阅读记录

第五十九章 交响曲(二)[2/2页]

回忆里的钢琴师 让·卢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是变化……”安允儿喃喃道。
      也许,旋律本身可以带给人无穷的想象,但是,因为受限于人不同的经历和思想。听同一首乐曲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所以,知音往往是独立的。然而,彼此的听众能成为知音,又让音乐家成为了双方可见的媒介了。
      音乐的确是可以同时打动一部分人的。那么,在场的人都被打动了呢?这又代表什么呢?
      当巴赫的a小调第十三鸣奏曲结束之后。此时,观众席上很安静。因为,是彩排的关系,所以,一般是不鼓掌的。
      不过,随着一声琴键的鸣音,此时,钢琴前的钢琴师,终于按下了琴键,他似乎要独奏钢琴曲了。
      “会弹奏什么曲目呢?”安允儿思虑道。
      “圆号奏鸣曲!”李素妍在一旁微笑道。
      安允儿下意识地低下了头,她也想听听这位钢琴师的演奏了……只是为什么他会选择这一首作为钢琴的第一首曲目呢?
      圆号鸣奏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带有轻快旋律的曲目,这首曲目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一个别样的氛围。
      这似乎在一个自然的空旷的世界里,有一个恋人,身处于世界的中心,然而,她似乎在寻找一个可以让她心安的地方,让她感到心动的地方。这似乎不是在寻找自己所爱的人,但是,又似乎无时不刻地在表现着对于想表达爱意的那一种感觉。
      这并非是没有对象的表白,它似乎有些没有头绪,这似乎又是可见的对方。因为,能感受到这种感觉的听众,在她的心里,必定会出现那个可见的恋人……只是……这对于安允儿而言呢?
      应该说朴文杰也曾经演奏过这首曲目,但是,当时朴文杰似乎在安允儿的心里,并非像现在一样,身处于这样尴尬的境地。所以,那时候听这首曲目,感觉是在旁观别人的感觉。
      这又说明音乐本身并非是单指某一个人的,却又无时不刻在单指某一个人。因为,人随着角色的不断变化,进而导致在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地点,其聆听曲目的感觉也是不同的。
      所以,对于音乐家的知音而言,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你为什么会演奏这首曲目呢?亦或是,评价这首曲目很好听,你演奏的真不错,或者再附加一下过去的回忆,却仅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回忆。然而,当时间的契合点往后延伸,再一次聆听同样的曲目时,其间的感觉和心境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也许,答案就如同贝多芬会创作这首钢琴曲一样。他似乎遥远地在那个回忆里的时代,不断地创作着,不断地演奏着。他似乎发现了自己过往的影子,然后,将乐曲和自己的心境融合在一起。直到发现自己的爱人,他又突然明白自己的音乐有了真正的意义。
      所以,安允儿也明白了,贝多芬的这首钢琴曲,确实的,有其真正的意义在其中的。只是贝多芬会为了安允儿而演奏么?
      如果不是,那么,安允儿听得又是谁的钢琴曲呢?如果是,那么贝多芬为什么不会出现在她的世界里呢?
      答案在哪呢?这也许需要安允儿自己去寻找了……

第五十九章 交响曲(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