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华谊才成立,还是做广告的;1998年,华谊才开始拍电影。
就这点资历,还敢炫耀?
做人要厚道,出来混,迟早要还。
华艺股价暴跌,旗下艺人纷纷出走不是没有原因的。
晚上由韩三爷做东,在京城的一家老字号涮羊肉店里吃了顿铜锅,至于王中军,接了个电话后便急匆匆的离开了,电话那头隐约听到他的夫人正在骂一个叫彬彬的人是骚狐狸,至于是哪个彬彬,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国际艾美奖,多少也算个节,韩三爷生怕韩雨以及宝建峰不懂里面的一些事宜,所以就特别亲自过来告诉他们,顺便科普了下电影节的来源。
与如今电影节核心诉求不同的是,最初举办电影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治需要。
1932年,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成立。
当时的意大利面临着故事片日渐衰退的窘境,为确保自己在世界电影市场中主要生产国的地位,从而建立了威尼斯电影节。
虽然官方打着推动意大利电影发展的名号,实质上却很快变成贝尼托墨索里尼煽动个人崇拜的手段,成为宣扬自己政治主张的舞台。
1938年,艺术与政治的冲突到达顶点。
让雷诺阿的反战题材影片《大幻影》在观众和评委中呼声最高,而威尼斯电影节官方却把最高奖项——墨索里尼杯颁发给了服务于政府的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的两部电影《奥林匹亚》和《空军敢死队》。
这一举动导致英国和美国评委愤然退出威尼斯电影节。
仅在一年之后,英美法三国联盟决定成立一个电影节,来对抗掌控下的威尼斯电影节。
基于商业与旅游资源的双重考虑,最后拥有蔚蓝海岸的戛纳成为了这个电影节的诞生之地。
不幸的是,1939年9月1日,戛纳电影节开幕的第一天,德国大举入侵波兰,英法两国向其宣战,电影节不得不停办,直到1947年才重新“开张”。
无独有偶,1951年成立的柏林电影节也同样沦为二战之后东西方阵营互相对抗的宣传工具。
直到二十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趋于稳定,原本作为政治竞技场的电影节才开始转变,更多的关注于电影文化艺术和电影市场经济。各个国家中,原本官方背景的电影节慢慢转变为由公共或者私人机构赞助,以非营利组织的模式运营。
二十世纪80年代之后,电影节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最终逐渐演变为一个多元化平台。观众,导演,发行商,记者,学者都在这个舞台上交融互通,成为电影经济有机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你们这次也算是运气好,国际艾美奖正好有个最佳电视电影奖,虽然还是大概率陪跑,但刷刷名气也是好的。我也通知了我们常驻纽约的记者,到时候让他给你们做个专访。”
“那就谢谢韩三爷了。”
韩雨听完,立马起身敬了一杯白酒,这可比华艺那两兄弟只说不做可实用多了。
“听说你小子不光自己在拍片子,还给浩子投资了一百万?这可是你全部身家了吧?这么有把握?”
酒过三巡,韩三爷端着小酒杯耐人寻味地问道。
第三十六章 电影节的由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