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章 那一路的忘年畅怀[1/2页]

混在东瀛成大亨 老黑带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飞往上海的波音七六七,一个小时后落地。
      也没有拖拉什么的,在机场买了一张开往沙洲县的汽车,等了二十几分钟,上车后靠着座椅就睡了起来。!
      和四年前甚至是五年前不同,这一次回去,多了几分安心。
      以前在外拼搏,往往因为钞票多寡的缘故,过年可能只是通一通电话,然后又急急忙忙地投入到社会的挣扎中去。
      他只是一个保安头子,当时。
      “过年路上车子就是多,不知道高架是不是堵了。”
      旁边坐着这个老先生,就在大巴车过道对面,看他的样子,约莫六七十岁,有着一头半白半黑的头发,戴着一副斯文眼镜,是个很有学者气质的人。手中一只公文包,放在了一旁无人的座位上。
      陈昆睁开眼睛看到他,两人点点头,笑了一下。
      “你是哪儿搭人?”
      老先生问着。
      陈昆笑了笑,道:“靠近农场。”
      “哎呀哎呀,真是巧了,我也是。”
      两人说的是方言,顿时觉得熟络欢快了许多。
      大巴车开挺快,出上海的车子一流水一般,迅速地过着卡口,而进上海的车子,在沪宁线上,排出去的车队,最少二十公里,那真是极远的一条车队,像一条长龙,看的人心惊肉跳,赶着回上海过年的人,大抵上,心情会很急切。却又很烦躁的吧。
      “老先生很久没回去了?”
      “哎呀,那真是很久了。”
      他感慨地伸直了上身。然后竖起两根手指:“二十年。”
      那真的是很久了。
      “老先生是做学问的。”
      “材料。早年做合金,后来做航空材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天就是实验。枯燥乏味,但是……很好啊。”
      很好二字,绝非是说说而已,投入进去的人,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和过程?他看上去应该在这个行业中,浸润了太多的汗水,于是感慨一叹的时候。有一种当仁不让的自豪感。
      绝非是那些舞文弄墨老学究应该有的气势。
      “那老先生还是我的前辈了。”
      他笑着说道,眼神中却是多了几分尊敬,哪怕是懂一点点工业上的皮毛,都会尊敬的吧。
      “哈哈,还真是巧的很。”
      老先生感慨了一番。
      不过两人都是很有默契地没有去提做了什么,这是不值得去说的,你可以当做是保密,也可以当做是一个工业社会螺丝钉的一点点血汗自豪,这是容不得让别人沾染哪怕一丝一毫的。
      年轻人和老者之间。有着同样的认知。
      “今年过年,当会热闹的多。”
      陈昆说着。
      老先生笑道:“我有三个儿子。孙子有六个,孙女有三个。”
      一个人来往风雨,无需子女牵挂纪念。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动力?
      豪迈如此,令人钦佩。
      陈昆点点头:“好福气。”
      江南之地,儿孙满堂。便是最大的福气了,这是比日进斗金家财万贯荣华富贵还要大的福气。
      “哈哈哈哈。肯定的,积德多。子孙多。”
      他笑了一会儿,然后从包包中摸出一样东西,递给陈昆。
      “嘉定的茶叶蛋,味道老好了。”
      这是包装好的茶叶蛋,市面上倒也没见过,去了蛋壳,真空包装,里面的蛋白带着巧克力的颜色,弹性十足,捏在手里,有点像小时候跳跳球的感觉。
      “吃吧吃吧,我带了好多的。”
      “谢谢老先生。”
      “哎,都是家乡人,不要客气。”
      吃了一个,味道真不错。
      车上人不多,倒是难得这般爽心利落。
      等过了太仓的时候,老先生惊讶道:“啊呀,后生你一个人跑到日本闯荡的呀。厉害厉害。”
      他啧啧称奇,然后说道:“六几年的时候,像你这样的人,多,后来就少了。现在是更加少了。”
      “还未请教老先生高寿。”
      “我?你猜猜看。”
      “嗯……六十五。”
      陈昆猜道。
      老先生哈哈一笑,颇为得意地伸出手指,比划了一个八字:“八十岁还差两岁,今年七十八!怎么样,看不出来吧。”
      七十八岁,如此硬朗,看上去最多六十五,还真是……惊讶无比。
      “我头发染了的,喏,里面就是白的。不过还有一点黑。”
      他低着头让陈昆看,然后笑着说道:“要带学生,还要和外国人搞研究交流,顶着满头白发,不好看,索性就染黑了,看上去人也年轻了许多。告诉你,我在研究所,也是非常年轻派头的。”
  &

第四章 那一路的忘年畅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