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妈妈买了点西红柿、小青菜、一斤虾还有半斤鱼丸,他们家口味比较清淡,餐桌上很少能看到肉食,多是海鲜和蔬菜,他们所在的x镇沿海,李爸爸更是在海边长大的,小时候还织鱼网出海打渔,奇怪的是他从小吃到大都没够,仍然执着地每天都要吃上一点,好在这边海产品比较新鲜价格也不贵,因此李家的餐桌上每天是必有海鲜的。
李妈妈其实对海鲜不怎么感冒,她小时候在农村长大,主食多是地瓜玉米这些农产品,很少吃到海鲜,甚至有些海鲜吃多了还会过敏,几个弟弟妹妹也是如此,李爸爸经常调侃他们没有口福。
李晓不挑食,家里做什么吃什么,非常好养活,西红柿鸡蛋或是一盘土豆丝就可以搞定了,李妈妈的做菜手艺可以说非常一般,李晓总觉得自己一直没有长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妈妈的功劳。
李妈妈回来路上在早餐店买了两根油条、四个菜包和两个馒头,今天李爸爸下夜班,正好回来可以吃早餐。
李妈妈一向不喜欢在外面买吃的,总觉得外面的东西不干净,李爸爸和李晓倒是隔三差五地要买一回,父女俩大概都觉得偶尔要对自己好点,改善下伙食。李妈妈以为两人喜欢外面卖的那些品种,有时候在家做点韭菜盒子或是鸡蛋饼,口感却没那么好,导致两人也不买账。那么多失败的作品要连吃几天才能消灭,每到这个时候李晓总是觉得很痛苦,不知道她妈为什么又心血来潮要做这些。
好在大部分时候,李妈妈都是懒得做的,李晓觉得她还是不要继续钻研厨艺了,反正父女俩对她也没什么要求。
李晓看书没一会儿就饿了,看到她妈拎着包子回来,赶紧拿了一个垫垫肚子,等她爸回来了才一起吃饭。
李爸爸今天心情很不错,一边吃饭一边说着工作的事情,“昨天晚上忙了一晚上,装了十几个化肥车,早上一直到交班才结束。”
李妈妈听了也很高兴,“能赚300啊?”现在这个物价,300算是很高了。
李爸爸咬了一口包子,细嚼慢咽,“嗯,差不多。”
李爸爸是在港口开机械的,白班夜班轮班上,多劳多得,赚的也是辛苦钱,李晓工作以前从没认真听过她爸工作上的事情,因为听不懂总是左耳进右耳出,也没有关心过她爸。
直到工作后她去她爸的单位干过一年,才知道里面是个什么样的情况,也知道他刚说的这种情况不是经常能遇上的,确实是难得,也很辛苦。但对于李爸爸来说,有钱赚辛苦也是值得的。
想到此,李晓心疼道,“爸,你吃完饭赶紧去睡觉吧,下午就不要去打麻将了。”
李爸爸爱好甚广,和老实的刘青石完全相反,打牌打麻将抽烟喝酒都是他的心头好,这几年刚兴起的体育彩票他也是着迷得很,而这些爱好样样都需要钱,因此虽然他拿钱比刘青石多不少,但家里也几乎剩不下什么钱。
每次想到这些,李晓都觉得她爸真是不顾家,但另一方面她爸对她妈的态度又很奇妙,李妈妈因为要照顾自己,基本上没有出去上过班,而李爸爸从没有为此说过什么,而且对岳父岳母甚至几个小姨子小舅都很热情,这方面来看他人又很不错,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一个人。
李爸爸上了一夜班一直没合眼,确实也是累坏了,点点头,对李妈妈说道,“嗯,中午吃饭就不要叫我了,我睡醒了再吃。”
“好。”李妈妈想他一觉至少要睡到下午两点,让他先睡饱了再说。
李爸爸一顿早饭吃的心满意足,难得媳妇出去买次早餐,不知道自己是沾了闺女的光,还以为媳妇和自己心有灵犀,“知道”自己干活累了,心血来潮买了早点。
吃完饭李爸爸才想起来早上下班就想着的事情,“下个礼拜中秋节,我妈想来我家过。”
李晓听到奶奶要来,赶紧竖起耳朵认真听着,重生回来一个多礼拜,差点都忘了这回事了。
自古婆媳就难有相处好的,特别是老一辈人,一直以来就有养儿防老的概念,在她们眼里,儿子就应该听自己的,不听话就是不孝,儿媳妇更是应该对自己言听计从,即便是时代进步了,这种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
李晓的奶奶便是其中一位,且为人颇为顽固,婆媳两自从成为一家人以来,就没有和谐相处过,当然都是李奶奶单方面的挑毛病,李妈妈一直非常忍让。
一般来说,这种时候,夹在中间的男人是最为难做的,实际上也是如此,李爸爸非常为难,但他也知道很多时候确实是自己的妈故意挑毛病,却也不好太撕破脸,毕竟她对自己有生恩养恩,若是反抗不仅是老妈觉得儿子不孝,连兄弟姐妹都觉得是自己做的不对,有了媳妇忘了娘,便也只能私下安慰媳妇了。
工作后李晓偶尔和李妈妈聊过这个话题,李妈妈表示要不是李爸爸和她一条战线,这个家早就过不下去了。
有意思的是,开始的时候,李奶奶的主要挑刺目标就是儿媳妇,这个时候两个姑姑和小叔都不作为,甚至是劝解李妈妈多孝顺点,等李奶奶年
28.第 28 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