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自从美归国后,他就成为了朝野议论的焦点,这一热议一直持续到了1867年的年初,李也成为眼下同治朝最红的红人,其风头大有盖过恭亲王的势头,不过老于世故的李鸿章此时做人却越发的小心了,甚至让恭亲王都觉悟得做得有些过了,不过李鸿章却依然故我,不过,自从去过美国后,李就时常闹病,不过一直未得大病,转眼到了1867年的2月,这一天正赶上李鸿章欲乘轿上朝,但手脚此时都不听使唤,一失足摔到了地上,家人赶忙将其搀回屋内,请了郎中来瞧,郎中把过脉后告知是风寒,要安心静养,家人便差人进宫告假,同治在得知李鸿章病倒的消息后,下旨命御医为其看病,并赐药给李府,两日后,李鸿章在家中午睡,门外一位少年叩门,门房开门后,问知来人姓名,小李子告知此次来的乃是当今圣上,门房知道皇上来访后便要立即禀报午睡的李鸿章,同治示意其不要惊动午睡的李鸿章,自己便带贴身侍卫和小李子逛起了李府,府中的摆设不是很奢华,但是却很清雅,府中的下人也颇为有礼数,书房中摆满了各类古籍,同治信步走到了拐角处,墙上的一幅画吸引了同治的眼球,画上画的是中国的长城,画的很是大气,不过腕力不足,看得出是出自年轻人之手,同治不经意间看到了画的左下角提的一首诗,诗的开头并没有引起同治的兴趣,但诗的最后几句却看得同治目瞪口呆,因为诗的最后几句写的是:惜秦皇汉武略疏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治虽然一时想不起来这首诗是谁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绝不会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又看了一下落款,下面写着李海两个字,“皇上,臣有病在身,劳皇上亲自探病,臣死罪呀”。
“李爱卿,赶快回到床上去,别因为朕的到访而病情加重,”
李鸿章顺从的由家人搀回了房中,同治坐在床前喧寒问暖,但渐渐把话题转到了那幅画上。
“不知李爱卿家中的那幅画着长城的画的作者现在何处。”
“哦,皇上说的那副画是小女在天津时偶然买到的,作者是去年留美的学子”
“哦,是这么回事”
同治在心中已经记住了这个名字,待从李府回到宫中,马上点手让小李子传鄂托觐见。
“爱卿,朕命你动用一切手段找一个留美的学子,名字叫李海。”
“不知此人有何能力,能令陛下如此关注”鄂托真的有些想不明白皇上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人感兴趣。
“这个,你不要多问,只要找到他便是大功一件”同治有些不耐烦的回应。
“,奴才告退”,同治此时的心情真是无以言表,不知道是喜悦还是恐惧,此人作此画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想借此画来试探出同治是假的吗?不过此画乃是自己偶然看到的,这种试探的方法岂不是机会太小了吗?李海你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1867年三月,在美国技术人员经过长达几个月的实地勘测,对将要修筑的铁路沿线做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案,最终确定京哈铁路的基本走
第二十九章 京哈铁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