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四章 欧洲之旅[2/2页]

同治帝国之一朝奋起 狂人接舆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英国现在仍然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霸主,殖民地遍步世界各地,陆军虽不是很强大,但是其海上力量遍布全球,共拥有一百多艘可机动作战的舰船,并控制了世界上几个比较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如: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好望角、红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英国几乎控制了东半球除土耳其海峡之外的所有海上交通要道,而维系其霸权的就是游弋在各大洋上的铁甲战舰。
      法国是个殖民地仅次于英俄的陆上强国,从拿破仑时代就奠定了其欧洲大陆上第一强国的地位,普鲁士人有句话很能说明当时的欧洲格局:英国人占有海洋,法国人占有陆地,而我们普鲁士人只能仰望天空,可见当时法国人实力之强悍。这也是为什么德国会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原因之一,而此时的中国与欧洲最大的差异就在于,炮兵的使用上,在火炮经过几次重大技术改革和进步后,炮兵的作用已越来越大,正成为军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19世纪中叶,英军炮兵总计12万人,占其总兵力的85;奥军炮兵总计53万人,占其总兵力的9;普军炮兵总计225万人,占其总兵力的11;俄军炮兵总计9万人,占其总兵力的173;葡萄牙军队炮兵总计2707人,占其总兵力的105。各国的军队都在根据各自的战斗需要,将炮兵区分为队属炮兵、野战炮兵、攻城炮兵和要塞炮兵。可见当时西方在炮兵的运用上已经分门别类,而反观中国只少数引进了少许的重炮,根本不具备分工协作,火炮专属的军事配备,李东洋在了解了欧洲的现状后,便决定动身返回美国,在确定已经甩掉了尾巴时,他便乔装返回了美国(因为他不能确定是不是还有别的什么没发现的人在跟踪自己)。
      当他回到美国时,陈兰彬大使正在与美国政府官员商谈国家贷款,美国政府显然也对此颇有兴趣,不过美国希望让中国以关税做为担保才能借给中国贷款,陈兰彬不敢做主,便发了电报询问朝廷的意思,同治在得知后与恭亲王等人商议后觉得美国有点趁火打劫的意思,不过同治为了拿到美国的贷款以阻止美国有足够的资金购买阿拉斯加,最终还是咬牙同意了美国的要求,陈兰彬这才与美国政府官员签字拿到这来之不易的贷款,美国政府如同治预想的那样因经费不足而暂缓购买阿拉斯加,而俄国人也对美国政府的出尔反尔深恶痛决,(美国人竟然在已同意700万美元购买阿拉斯加的一星期后,突然压价,要以600万成交,这使俄国办理此事的官员大为恼火,撕毁了之前达成的协议),当然美国这么做是有苦衷的,原因就是把购买土地的钱变成了贷款贷给了中国,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同治操作的结果。当然,这一切美国人是不会知道的,俄国人也不会晓得这其中的原委,时间过的飞快,一转眼就到了1870年,而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本以为天下初定的同治万万想不到,有两件要命的事正向他和大清国重重的砸下来。请看第三十五章惊变1870

第三十四章 欧洲之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