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章 出鞘的倭刀[2/2页]

同治帝国之一朝奋起 狂人接舆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871年,所谓“征韩论”嚣张一时,因大久保利通等内治优先派的胜利而未付诸实施。
      就在日本仍然处于幕府统治时期就曾制作出一个《清国征讨方略》
      《方略》公然称:“东洋命运关系清国兴亡者甚多。若万一清国成为他国蚕食对象,我国命运亦不可料。”日本一直流行一种“中日连带”意识,有两种版本:一是标榜中日提携,抗拒西方侵略的所谓“大亚细亚主义”;另一种就是日本陆军参谋的“中日连带论”。前者后面将论及。后者是最露骨的一种侵略中国的理论。
      小川振振有词地说:
      我国地势四面环海,昔日实乃天险……现今形势完全相反。舰船、兵械已非昔日可比。当时视为远洋隔壤,现在近在比邻。我国同清国相邻,同俄国相邻,英法德美若为周围比邻之国,欲选择侵犯之所在,亦无不可。而我国地形狭长,首尾难以策应。
      《方略》为世人提供了一个侵华的自供状。它毫无掩饰地提出:“分割清国,使之成为数个小邦国。”
      1用武力打败和占领中国
      “若欲使清国于阵头乞了,预先以我国海军击败清国海军,攻占北京,擒获清帝。”《方略》还提出如下作战部署:北路六个师团在海军支援下,在直隶湾登陆,直攻并占领北京;以两个师团同海军一起进入杨子江,水陆合击,占领镇江、南京、安庆、荆州,牵制长江以南兵力之北上救北京。后来的甲午战争中基本是按此方略进行的。
      2分割、肢解中国
      (1)直属日本部分:自山海关至西,长城以南,直隶、山西两省之地,河南省之黄河北岸,山东全省,江苏省之黄故道、宝应湖、镇江府、太湖,浙江省之杭州府、绍兴府、宁波府东北之地,以及旅顺半岛、山东登州府、浙江舟山群岛、澎湖群岛、台湾全岛、扬子江沿岸左右十里之地;
      (2)东三省及内兴安岭山脉以东、长城以北之地,分给清朝,使之独立于满洲;
      (3)于中国本部割扬子江以南之地,迎明朝后裔,建王国,并使之成为我国之保护国,镇压抚民心;
      (4)扬子江以北、黄河以南,再建一王国,使之属于我国;
      (5)西藏、青海、天山南麓,立达赖喇嘛;
      (6)于内外蒙古、甘肃省、准噶尔,选其酋长或人杰为各部之长,并由我国监视之。
      不过由于清国在1870年时剿平了国内的叛乱,且国势有恢复之状,因此日本才不至于太过放肆,这次前来清国就是要探探清国的底,看一看到底被西方列强打了两次,国内又动乱了十几年之后的大清朝廷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万没想到清朝的官员仍然是夜朗自大,目空一切,依然以天朝大国自居,这一点让柳原前光又好气又好笑。如果清国的官员都是这样的话,那么清国可图也!天皇陛下君临天下的时候不远了。

第四十章 出鞘的倭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