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在工部衙门外面的各省商会的头目终于在张之洞那里等来了消息,在京广铁路穿过省份的商人兴奋不已,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助款修路,张之洞还表示对于出款多者,朝廷可授予其官职,成为红顶商人,这可是对商人极大的荣耀,而且朝廷的待遇也极其优厚,京广铁路通车后每年拔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付给各出资商,以二十年为限全部付清出资款,如二十年之后未付清余款,则朝廷按每年五厘的年息,付给各出资商本息,各出资商一看是一个保赚不赔的买卖且京师至盛京段铁路的经济效益已显露无疑,京广线的经济效益明显要高出京哈线许多倍,在不毛之地的关外尚且有利可图,更何况是比之富庶的中原腹地,这点账商人们还是算得清的,与此相反,想修筑京沪线的商人们就显得极其沮丧,他们只看到了经济利益,但同治除了经济利益还看到了这条铁路可能引发的政治纠纷,在还没有能力赶走这些租界地上的洋人前,同治还不想与他们发生正面冲突,因为这种冲突的后果是眼下的朝廷无法承受的,因此京沪线的修筑暂缓。
赫德,这个掌管大清朝海关的英国人,表面上是大清朝的官员,而实质上却是为英国政府效命的,自打中国修筑铁路伊始,他就多方联系,利用自己所有的关系来争取铁路的修筑权,但在工部衙门碰了一鼻子的灰,这次他又跃跃欲试准备拿下京沪铁路的订单,不过从内部得到的消息是这条线路暂缓修筑,由于上海地处东南沿海,这里又是英美法等国的租界地,如果修通从京城至上海的铁路,不但会使上海的经济地位提高,如果一旦有变,租界内的军队可先海军部直抵京师对中国的内政外交进行干预,可是,如今一切都化为了泡影,不过,赫德也并没有放弃努力,他积极联络各国驻上海的领事,让他们联合向北京施压,以迫使北京对其让步。
1870年底各国领事向总理衙门建议修筑从北京至上海的铁路,总理衙门立即将此事上奏朝廷,同治看到此奏折沉默不语,稍缓命刘忠廷去查到底是谁联络了这么多外国领事向朝廷施压,经过几天的调查,同治知道了这个幕后黑手就是赫德,同治想:好你个赫德,拿着我的钱不给办事专给我填堵,居然勾结外人来对付我,好,你让我一时不痛快,我让你一辈子不痛快。同治命总理衙门回复各国领事,修铁路兹本国内政,他国不得干预,待朝廷银两宽裕时,自会修此线路,到时还望各国鼎力相助!就这样给硬顶了回去,与此同时,向英国发照会希望让赫德出任英国驻华公使,总税务司一职改由威妥码担任,赫德由此从手掌大权的总税务司变成了无实权的驻华公使的闲官,他为大英帝国服务的梦想也由此破灭,几年后赫德搭乘英国商船返回英国,临行前,李海还特意为其写了一篇专稿,“别了,赫德!”(赫德走的时候很凄惨连最起码的欢送都没有)
第五十章 京广铁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