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九章 谁来接笔?[2/2页]

我为国家修文物 十三闲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之后,赵波和付洪涛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讲的那叫一个头头是道。
      实际上,这幅临摹作品已经被刘老等人定了性,大家也只能各自找一个角度,尽可能地找出一些缺点来,以印证专家们的观点。
      但他们也都知道,自己说的那些东西,并不足以否认这幅大师级的临摹作品,顶多算是一点小小的瑕疵罢了。
      能在两天时间内,就画出一幅这样的临摹作品来,这人至少也是顶尖的临摹高手。
      大家都讲过了,只剩下向南还没有开口。
      钱昊良等人都看向了他,想知道他能说出些什么不一样的观点来。
      刘老等人也看着向南,笑眯眯地说道:“来,向南,你也来说说看。”
      向南笑了笑,站起身来又仔细观摩了一番那幅临摹作品,这才缓缓开口道:
      “这幅临摹作品,从总体上来说,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无论是工笔笔法,还是色彩渲染方面,都可以说是妙到毫颠,这幅画也当得上是大家之作。
      但是,这幅画有一个很致命的缺点!”
      “哦?”
      刘老挑了挑眉,饶有兴致地问道,“什么致命的缺点?”
      其他几位专家,如齐老、楚老等人也都是一脸好奇地看着向南。
      就连钱昊良、吴茉莉四个人也都竖起了耳朵,一个个脸上的表情严肃,心里面却是各种滋味翻腾。
      这幅临摹作品居然有致命的缺点?
      为什么自己没看出来,却被向南给看出来了?
      难道自己真不如这个比自己差了一辈的年轻人?
      他们看向向南的眼神十分复杂。
      向南却是没有感觉到什么,镇定自若,以一种很肯定的语气,接着说道:“这幅临摹作品,与《千里江山图》真迹相比,有形无神。
      每一部分单独拎出来看,都画得很精致,笔法也很细腻,但合在一起整体来看,却很生硬、呆板,缺少了真迹里的那种精神气。”
      “说得好!之前昊良、茉莉等人说的也都在点子上,但在我们看来,这些都只能算是细枝末节,不值一提。”
      向南话音刚落,齐老就一拍大腿,大赞一声,随后又解释道,“真正让我们这些老家伙觉得不对劲的地方,就是这幅画有形无神,画面很生硬很呆板。”
      钱良昊等人一阵汗颜,技不如人也就罢了,可他们不是没有发现,而是不敢说……这样一来,心性上反倒落了下乘。
      刘老也笑着点头,一脸赞许地看着向南,说道:“说得不错,这幅临摹作品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缺了精气神。”
      他将那幅画摊开,和《千里江山图》真迹摆在一块儿,两厢一对比,就更是一目了然。
      刘老伸手指了指两幅画,解释道,“临摹,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它要求临摹者对原画的用笔、用量、用色以及章法构图的特点,细心揣摩,认真研究,以便能达到捕捉原画形神的程度,然后再在纸上表现出来。
      所以,一幅画最重要的就是精气神,有形无神,就好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缺乏了生机与灵动。”
      刘老给人讲课的机会很难得,向南等人听得很是认真,生怕漏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之后,专家组又审核了其他几幅临摹作品,作品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如果和原作相比较,又差了点东西。
      刘老等人一时间犯了愁,究竟找谁来接笔?

第二十九章 谁来接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