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十六章 做风筝[2/2页]

穿越之红颜劫 左夕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进房的小太监满脸期待的表情问到,快说蝴蝶蝴蝶呀,我试图和他来个心电感应脑中不停的念叨着。
      “是飞蛾吧?!”小安子满头黑线的回答道。
      我差点晕倒,真的有那么差吗?看着手中的风筝我也怀疑自己做的到底是不是蝴蝶了。算了算了,至少看得出有翅膀,还不算太坏了,我自我安慰到。
      “那个,虽然卖相是差了点,但是肯定能放很高的了。”我就差拍着胸脯保证了。
      “走吧。”
      司远一脸怀疑的表情,偶决定一定要放得老高老高,好在这小家伙面前一血前耻。
      ――――――――――――――――――――――――――――――――――――――――――――――――――――――
      s:今天带儿子玩的时候看见很多人在广场上放风筝,我们家宝宝吵着要放风筝,所以偶突然写了这么一段。嘿嘿,明天去买来放好了,虽然偶也挺想做个风筝的说,不过偶怕做得比芊芊的还要四不象,还是买一个好了。
      关于风筝名称的来历还有很久远的历史内涵的简单介绍。
      风筝,以其声音似“筝”声而得名。相传在五代时,有个叫李邺的人,在风筝上拴上竹笛,微风吹动,嗡嗡有声,很像“挣筝”声,因而得名风筝。风筝在我国的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相传鲁班大师曾用木、竹做风筝。《墨子鲁问》中“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是有关风筝的较早记载。纸没有发明以前,风筝是用木料制成的,形似“鹊”,“鸢”,“三日不下”说明在制作技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汉代,出现了用竹制框架,以纸糊、绳牵、放在空中的“纸鸢”。盛唐时期,制造风筝的工艺进一步提高。高骄在《风筝》诗中描述:“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到清代,风筝的制作工艺更加完美,并且形成了北京、天津、潍坊、南通四大风筝产地。如今,风筝形式多样,音响也更加悠扬悦耳。潍坊市的风筝还飞入了国际市场。近年来,每逢清明节前,便举行国际风筝会,中外来宾云集,热闹异常。今天的放风筝成为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

第五十六章 做风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