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圈闪光的玉石从此就称为玉门关。
自魏晋以后,因安西通往新疆东部重镇哈密的道路日见重要,玉门关址东移至今瓜州双塔堡附近。宋朝以后,中国和西方的陆道交通逐渐衰落,玉门关就被废弃。
玉门关旧址俗称小方盘城,小方盘城是不是玉门关?近年来,历史考古专家对此提出质疑。但见仁见智,大家各执一词,有的认为小方盘城太小,够不上一个海关的规模;有的认为此城为“玉门都尉府”,关城应在向西20公里的马圈湾;有的则认为该城是东汉玉门都尉所辖玉门关,西汉所置的玉门关应该向西设在长城的终点。不过,在未找到确切的关城遗址之前,小方盘城就暂定为玉门关。据说小方盘城就是因为前面我们所讲的玉石镶门的故事才改叫玉门关的。
千百年来由于没有新的考证,所以人们认为现在的小方盘遗址就是所谓的玉门关,现在玉门关旅游景区就设在这里,许多人更加相信小方盘城附近即汉代玉门关址所在地。
玉门关地下曾出土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包括文具、织锦、狩猎工具、生活用品和武器等。目前国内出土的第四块汉纸就是在这里发现的。这块纸的生产要比蔡伦造纸早一百多年。更重要的是大量汉简,有诏书、奏记、檄文、律令、药方等。这一大批出土文物为研究汉代近百年的边塞屯戍、生活、文化、外交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玉门关与内地完全不同的自然环境加上极度荒凉的边色,常常让一些远戍和远征者不免产生对人世的感慨,甚至带些悲凉。他们把这里视为远离中土的生死界地,“关到玉门中土尽”、“唯思生入玉门关”,正反映了这种情感。
关城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米,垣高97米。西、北各有一门,总面积有630多平方米。它没有山海关的高大壮实,也没有嘉峪关的雄伟厚重,更没有居庸关的巍峨气派,它甚至会让各位觉得完全不符合最初的想象,但是,就是这个看上去快要风干的土垒,见证了多少历史沧桑。
从玉门关出关,到现在的哈密后,沿天山南麓一直向西,经过西域的许多城邦,然后越过葱岭,通向大秦。古代战士赴西域作战和一些使者、僧侣出国都取道于此。
早在汉武帝时,张骞两度出使西域都是从玉门关出行的。
汉武帝为了改善与外族的关系,与远居今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和亲,先后将江都王建之女细君和楚王戊之孙女解忧嫁给乌孙王,也是取道于玉门关。
东汉永平十六年,班超出使西域也是途径玉门关。
公元二世纪,就在这玉门关道上,波斯王子安世经此东往洛阳。三国时,我国第一个西去求法的僧人朱士行也由玉门关远行。
北门外横过古长城,西门外现在是一片广阔的盐碱土和芦苇沼泽。其它地面全为流沙所覆盖。
关于玉门关,还有另一个版本的动人传说。刚才提到过的马迷途,传说在古时候,是西域路上一个驿站,经常有商队从边陲于田运玉器到中原地区,商队都要经过这个驿站。“马迷途”驿站周围的地形十分复杂,当年那里植被繁茂,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每当运输玉石的商队赶上酷热天气,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总是喜欢晚上趁晚间凉快时赶路。然而商队走到这里,总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此路的老马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故此驿站称为“马迷途”。
有一次商队刚进入“马迷途”就真的迷路了。人们正在焦急万分之际,忽然不远处落下一只孤雁,商队中一个小马夫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大雁抱在怀里,准备带出“马迷途”后再放掉。
不一会儿,只见大雁流着眼泪对小马夫叫道:“咕噜咕噜,给我食物,咕噜咕噜,能出迷途”。小马夫听后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为饿得飞不动才掉队的,便立即拿出自己的干粮和水让大雁吃个饱。大雁吃饱以后,呼的飞上天空,不断盘旋,领着商队走台了“马迷途”,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小方盘城。
过了一段时间,这支商队又在“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只大雁又飞来在空中叫道:“咕噜咕噜,商队迷路。咕噜咕噜,方盘镶玉”。大雁边叫边飞,又引着商队走出了迷途。只有那只救大雁的小马夫听懂了大雁的话语,并转告领队的商主说:“大雁叫我们在小方盘城上镶上一块夜光墨绿玉的玉石,以后商队有了目标,就再也不会迷路了”。商主听后,心里一盘算,一块夜光墨绿玉要值几千两银子,实在舍不得,就没有答应。
没想到下一次商队又在“马迷途”迷了路,数天找不到水源,骆驼干渴得喘着粗气,人人口干舌燥,渴得寸步难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时,那只大雁又飞来了,并在上空叫道:“商队迷路,方盘镶玉,不舍墨玉,绝不引路。”小马夫听罢急忙转告给了商主,商主听后慌了手脚,忙问小马夫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小马夫说:“你赶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镶玉,绝不食言。”
商主马上照小马夫说的,跪着向大雁起誓,大雁听后,在空中旋转片刻,把商队又一次引出了“马迷途”,商队得救了。到达小方盘城后,商主再也不敢爱财了,立刻挑了一块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绿玉,镶在关楼的顶端,每当夜幕降临之际,这块玉便发出耀眼的光芒,方圆数十里之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此后过往商队有了目标,就不再迷路了。小方盘城也就此改名为“玉门关”。
这个朴实的传说似乎也说明,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顾个人利益和吝惜财富,有付出才能更好地通向进取的目标。
关于玉门关有太多的历史传说与典故,有太多的墨客骚人的感叹与唏嘘。然而这里早已不复当年的辉煌与喧嚣,有的只是衰草迷离、孤鸿掠影、沙丘比邻和野风激荡。接下来就请各位自由观看、拍照,近距离触摸一下历史。
a
a
玉门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