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是一类日间活动的鳞翅目昆虫,通常可以从它们明亮的色彩和棒状的触角,以及它们休息的方式--四翅合拢,树立于背上来辨别。蝴蝶的后翅基部扩大而有力,在飞行时支持并连接着前翅。世界上蝴蝶已知种类有17000种左右,都是些惹人瞩目的昆虫。我国的蝴蝶种类有1300余种,北京有170多种。蝴蝶属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等阶段。幼虫多以植物为食,成虫则以虹吸式口器吸食花蜜。
蛾类是鳞翅目中最大的类群,占到鳞翅目种类的910左右。蛾类的外观变化很多,难以作一般描述。大多数蛾类夜间活动,体色黯淡;也有一些白天活动,色彩鲜艳的种类。不过,蛾类触角和蝴蝶有所区别--它们没有棒状的触角末端,而是呈现丝状、羽毛状等其它样式;另外大多数蛾类的前后翅是依靠一些特殊连接结构来达到飞行是的翅膀连接的--翅缰和翅轭的存在,使得蛾类和蝴蝶有了更多的区别方式。蛾类同样是完全变态昆虫,由于幼虫的寄主很多是人类的食物来源,蛾类也就成为了和人类关系更为密切的昆虫类群。
鞘翅目leotera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有330000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我国记载7000余种。这个类群的前翅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因此而得名。它们的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体型的变化甚大,并且适应性很强;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有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龟,肉食性--步甲、虎甲,腐食性--阎甲,尸食性--葬甲,粪食性--粪金龟。本类群属完全变态,幼虫因生活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种形态;蛹绝大多数是裸蛹,稀有被蛹。
蜻蜓目odonata在昆虫纲中是比较原始的类群,也是较小的一个目。蜻蜓目分为三个亚目:差翅亚目(anisotera)统称“蜻蜓dragonflies”;均翅亚目(zygotera)统称“daselflies”以及发现于日本和印度的两种间翅亚目(anisozygotera)昆虫。全世界约有5000种,我国有300多种。蜻蜓身体粗壮,休息时翅膀平展于身体两侧;身体细长,休息时翅膀束置于背上。间翅亚目则拥有粗壮的身体和束置于背上的翅膀。蜻蜓目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水虿”在水中营捕食性生活。成虫也为肉食性种类,捕食小型昆虫,飞行迅速,性情凶猛。
双翅目ditera包括蚊、蜢、蚋、虻、蝇等,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由于成虫前翅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双翅目分为长角、短角和环裂三个亚目。长角亚目的触角在6节以上,包括蚊、蜢、蚋,是比较低等的类群;短角亚目触角在5节以下,一般3节,通称“虻”;环裂亚目就是我们通称的“蝇”。
膜翅目hynotera的特征明显,包括咀嚼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本类群分布很广,已知种类100000多种,估计至少250000种,包括各种蚁和蜂。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广腰亚目是低等植食性类群,包括叶蜂、树蜂、茎蜂等类群;细腰亚目包括了膜翅目的大部分种类,包括蚁、黄蜂和各种寄生蜂等。
半翅目heitera昆虫通称“蝽”,已知38000余种,是昆虫纲中的大类群之一。半翅目的前翅在静止时覆盖在身体背面,后翅藏于其下,由于一些类群前翅基部骨化加厚,成为“半鞘翅状”而得名。口器为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它动物的体内汁液为食。属半变态昆虫,其若虫腹部有臭腺,因此被成为“臭虫”。
直翅目orthotera是一类较常见的昆虫,包括螽、蟋蟀、蝼蛄、蝗虫等,全世界已知20000种以上,分布很广。成虫前翅稍硬化,称为“覆翅”,后翅膜质。本类群为不完全变态,若虫和成虫多以植物为食,对农、林、经济作物都有为害;少数种类为杂食性或肉食性。直翅目是较原始的昆虫类群,起源于原直翅目,在上石炭时期已经分成了触角较长的螽类,和触角较短的蝗虫类。其中很多种类由于鸣叫或争斗的习性,成为传统的观赏昆虫,比如斗蟋和螽。
其它昆虫:六足总纲(hexaoda)包括原尾纲、弹尾纲、双尾纲和昆虫纲。昆虫纲除了上述的7个目以外还有其它24个目,共计31个目。昆虫纲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拥有外骨骼、三对足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其中许多种类是我们熟识的:“朝生暮死”的蜉蝣目--蜉蝣;歌声嘹亮的同翅目--蝉;捕食凶猛的螳螂目--螳螂;无所不在的蜚蠊目--蟑螂;令人讨厌的虱目--体虱,蚤目--人蚤等等。不管你喜欢与否,它们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耶部:昆虫能力者创造出来的昆虫,体长37毫米,长相类似蜻蜓,全身有着数不清的孔洞,且每个孔洞都是相通的。风完全可以从这个孔洞进去,那个孔洞出来。体表有着软软的绒毛,可令接触者短时间内身体麻痹。是昆虫能力者用来监听的工具。
睦目:昆虫能力者创造出来的昆虫,体长23毫米,长相类似蝴蝶,有着明亮色彩的翅膀和棒状的触角。不同的是,该种生物的翅膀只有一种图案,那就是眼睛!体表有鳞片,可令接触者困意上涌。是昆虫能力者用来监视的工具。
蚜:昆虫能力者创造出来的昆虫,体长10毫米,长相类似蚜虫,黑色,以超能为食,根据进食量身体会由逐渐黑转白,防御力基本为零,但是却有着恐怖的尸体分解再生能力!例如:一个蚜被杀死后,他被杀成了几段,就将变成几个新的蚜。而其最大可分解上限为十个。每一次分解,其身体将缩小1毫米,且超能吸收量减少10%,直至身体变为1毫米为止。体长1毫米的蚜无法分解,被杀死,将真正的死去。繁殖力根据食用的超能而定,排卵的最大上限为每只每次1000只。
牙蚜:蚜的进化体,体长17毫米,体表颜色没有变化,只不过器官变得更加的突出而已。而食物,则由单纯的超能,进化为任何可以转化为能量的东西。且,牙蚜,具有蚜的所有能力!
珂戈:昆虫能力者创造出来的昆虫,体长43毫米,长相类似螳螂,白色,前肢为刀状,中、后肢为镰刀状,杂食。
叠纹:昆虫能力者创造出来的昆虫,类似于蚊子和蜜蜂的混合体,体长一般在47――53毫米之间,肤体吸血前为白色,根据吸血量而逐渐变红,杂食,攻击力虽然不强,但是群居的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却是使人最头疼不已的事情。
覆翅:昆虫能力者创造出来的昆虫,体长一般在37――43毫米之间,肤体为棕色,食物为露水,其本身虽然没有什么攻击力,但是飞行能力非常强,甚至会滑翔。
铒跛:耶部变异后的昆虫,体型与耶部一样,只不过在那众多的孔洞中,藏着同等数量的奇形怪状的骨刺。而正是这些骨刺,使得该种昆虫可以接收或者改变电波的频率,从而造成电话断线,或者使听的人听到的东西跟说的人所说的话语完全不一样。
磕苛:珂戈的升级体的变异体,体长为珂戈的125――25倍之间,好战,即使是同类也不会共存,类似于动物中的老虎的脾气,且其战斗力与体型成反比,即:体型越小,战斗力越强。
空予:睦目的升级体,体长一般在120-137毫米之间,通体透明,长相类似蝴蝶,有着一双美丽而又巨大的翅膀。该昆虫除了具有睦目的全部能力外,还拥有可以任意穿越空间的能力。
莫弥:昆虫能力者创造出来的七大最具特色的昆虫之一,同时,也是这七大昆虫中最神秘的一族,其体长不定,体型不定,肤色不定,拥有催眠、致幻和麻痹的能力。
垤诰:昆虫能力者创造出来的七大最具特色的昆虫之一,同时,也是这七大昆虫中战斗力最强的。体长在78――125毫米之间,肤色分为草绿色(幼年体与青年体)与叶黄色(老年体),其实力为体长最小与最大的最弱,体长处于中间的最强,而且,该类昆虫的强弱与年龄无关。另外,该类昆虫的长相同样类似螳螂,不同的是,该类昆虫可以在身体的任意地方生成骨刃,且生成的骨刃坚韧异常,开碑裂石亦没有问题。
驮弥:昆虫能力者创造出来的七大最具特色的昆虫之一,虽然排行是这七个里面最末尾的一种,没有任何的攻击力与防御力,可以说是虫能力者的虫子大军中最没有威胁性的一种,而且长相跟一般的白蛾子一样,是随时随地都会被人忽略的一个种族。但是,这一种族,却具有牺牲自己,使目标生物的能力上升一个等级的能力!
蚍:昆虫能力者创造出来的七大最具特色的昆虫之一,同时,也是里面最神奇的一种。其外表类似于飞蚁,身体为黑色而翅膀为白色,体长一般在30-70毫米之间。说它神奇,是因为,它们是虫子大军里面唯一的一种可以根据周围环境、突发事件、异常状况等自由进化的种族!
坦炱:昆虫能力者创造出来的七大最具特色的昆虫之一,同时,也是这七大昆虫中防御力最强的。体表呈流线型,乌黑色,体长通常在57――97毫米,头上还有一个尖刺,不过攻击力似乎一般。极少数变异的具有毒性。
螓噬:昆虫能力者创造出来的七大最具特色的昆虫之一,同时,也是这七大昆虫中最能吃的。可以说,它们除了杂食、什么都吃,而且吃的速度远比一般的昆虫快的多之外,没有任何的特点。不过,正因为此,才正是它恐怖的地方啊!其特征为――体表――白色的上半部分,黑色的下半部分;体长――10毫米到130毫米之间!其它特征――翅短,仅仅能够维持半米到三米左右的飞行;蚜的变异进化体。
蠡:昆虫能力者创造出来的七大最具特色的昆虫之一,同时,也是昆虫能力者创造出来的第一个昆虫。这一族的昆虫只有一只,体长不定,体色不定,能力不定,特征不明,其余六种均是昆虫能力者在观察这个神秘的昆虫的时候受到启发而创造出来的。目前唯一知道的就是,这个生物有着强大的智能。
昆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