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陆川的奏折加急送到长安,其中对于局势的分析引起了皇帝李天赐的重视。
      在朝会上,他认真地和群臣商议了这件事。
      这恐怕也是唯一一次,满朝文武没有对陆川提出反对意见。
      相反,所有人都对交州府的问题表现得非常热心,每个人都愿意“为陛下分忧”。
      无他,有利可图耳。
      以往的交州府都是交给百越人自治,双方就连贸易往来都不多,中原世家几乎没有插手的余地。
      然而现在,皇帝下决心要解决交州府的隐患,而陆川的建议恰好可以迎合世家的利益。
      有人担心:陆川会不会趁机把自己的影响力也拓展到交州府。
      可这个顾虑很快就打消了,因为:陆川没有人。
      刘皇叔曾经说过:“成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可是陆川恰恰最缺的就是人。
      对陆川忠诚的人口数量太少了,满打满算也才不过只有他名下的几百户佃户,再加上没什么影响力的陈家和习惯于朝秦暮楚的文家而已。
      陆川没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也缺乏仰赖陆氏生存的附属世家。这两者共同决定了:陆川缺乏足够足够数量的精英人才。
      虽然陆川办了义学堂,可人才的数量和忠诚度终究还差的远。
      反观五大顶级世家,他们几乎控制了全国所有的资源。
      哪怕陆川可以在世家之间闪转腾挪,给自己争取生存空间,可是要让他去交州府开荒,陆川绝对没有这个能力。
      于是,在君臣难得如此齐心一致的情况下,交州府的相关方略被迅速通过。
      唯一的问题是:谁能接任这个幽州牧?
      这既是整整一个州府的巨大利益,但同时也是个烫手山芋,处理不好很容易反伤自身。
      谁都想占这个便宜,但是谁都在盼着别人先趟一遍浑水,吃过几次大亏以后,再把自己的人换上。
      见众人都不开口,杨德寿主动提了一个人:杨素。
      首先,杨素是杨家人,而且在杨家的地位不低,可以获得杨家的资源倾斜。
      其次,杨素还是陆川的学生,如果交州府有事,陆川一定会想办法帮杨素解决。
      再者,幽州府和南康郡毗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阴氏借势。
      当杨德寿提出这个人选的时候,其他四家再想争取也已经晚了,李天赐同意了这个提名。
      经过计算,至少要将四十万百姓迁入交州府,才能让汉族百姓在人口数量上初步占据优势。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乱局,可能还需要动员至少十万人的军队前往镇压。
      李元驹趁势提出:“可以让陆川带兵随着百姓迁入交州府。他的兵力虽然只有两千,但是却能实实在在地节约五万正规军的粮草开支。”
      对于李元驹的说法,很多文官是不服气的,忍不住要争辩几句。
      可奇怪的是:所有的武官竟然一个开口反驳的都没有。
      任凭宇文?础⒋扪仪唷⒙?≌庑┤巳绾伟凳荆?褪敲挥腥酥室衫钤?缘幕啊
      文官们干巴地吵了几句,最终也只能是无趣收场。
      李天赐点头:“陆川军的战斗力有目共睹,那就派他入交州府吧。渝王,就由你来拟旨吧。”
      李元驹答:“臣领旨。”
      李天赐紧接着又说:“旁人我也信不过,渝王,宣

第428章 归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