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六十二章 资本主义萌芽[2/2页]

寒门巨擘 意大利肿马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你让李卫国如何能不高兴?
      借助贸易,可以最大程度的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当地产业链的发展一来可以促进财富的积累,二来也可以为当地的老百姓增加就业。
      这些都是后世经济学里的重要原理。
      老百姓手里有活计忙,就不会没有饭吃,国家就会有财政收入,也不会有那么多没饭吃的老百姓揭竿而起,这才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办法!
      否则为何后世美国政府会那么急迫的去降低老百姓的失业率?
      老百姓若是光指望自己手里那几亩庄稼地,一年辛苦下来也就只能勉强温饱,若是再遭遇什么饥荒、大旱之类的,地里颗粒无收,老百姓们就要饿肚子。
      饿肚子,就会有人造反。
      这是中国古代每天都在上演的活话剧!
      可若是其他产业也能发展起来,那么国家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就会大大提升,百姓们生活也不会那么被动,只能靠天吃饭!
      这是个好苗头。
      李卫国鼓励道:“蔡文,你安心做你的工场,得来的布匹,尽管送来县衙就好。”
      “这么说李大人这是同意了?”
      本来袖子里都准备好银子孝敬了,可如今银票还没拿出来,小大人这就当场拍板了?
      蔡文有些吃惊,都说千里为官只为财,这李卫国难不成不是冲着银子来的不成?
      “嗯,同意了!”
      李卫国受到了鼓舞,豪气道。
      中国地大物博,需要中国物资的人太多了。
      不光可以卖丝绸布匹,还有瓷器、茶叶、铁器这些,以后甚至还可以卖兵器……
      种种,借助贸易这么个法宝,桐乡城还怕发展不起来?
      唐朝的时候中国为何是世界中心?就是因为借助本国发达的产业和贸易,这才成就一代盛世!
      李卫国忽然对未来有了更加美好的畅想。
      “这……”
      蔡文说着这就做状要使银子,行那袖里乾坤。
      没给人家好处就得了这么大的好处,这人似乎觉得心里不踏实。
      “我是朝廷御史,不会收你银子!”
      李卫国笑道:“你尽管回去做你的工场,一会儿王主簿会和你签订一个契约,以一年为期限,一年内你只要做出来丝绸、布匹,都可送来衙门,由县衙转运。”
      李卫国说道。
      “好,多谢李大人多谢李大人!”蔡文激动的说道。
      “好了,安心做你的生意,回吧。”李卫国说道。
      老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关键在于你怎么引导。
      重农抑商的中国传统国策在这会儿已经渐渐失去了市场,后世大清朝的时候还一味的用这种落后的国策,最终导致这个国家和民族落入了深重的苦难中。
      李卫国是从后世来的,自然要尽最大的可能去避免这种悲剧。
      李卫国是亚当斯密的忠实拥堵,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会自动的调节社会分工,你朝廷插上一杠子反倒不美。
      亚当斯密的学说里,政府的作用就是监督,一切全由市场调节,尤其在当下明朝这个档儿,这该是最为合乎实际的理论。
      ……
      如今的桐乡街头,老百姓都在忙忙碌碌,以前街头还常见有闲聊打屁的,如今到处都能赚着银子,谁还会没事儿出来瞎凑凑?
      车马行和牙行似乎一夜之间满大街都是,街头巷尾也到处可见忙碌的工人,蔡文这般作坊、工场也像是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几乎随处可见。
      如今李卫国只是开放了私市,桐乡这就如此繁华,倘若当真某一天朝廷开放海禁了,那这桐乡还会如何?
      李卫国简直不敢想象。
      李卫国今晚做了个梦,梦见桐乡成了嘉兴的中心,成了浙江最为富庶之地,街头巷尾的到处可见各国商人,有日本人、葡萄牙人、大食人……
      所有人的生意人都跑到桐乡来做生意,桐乡人或是开客栈,或是办工场……一个个都忙碌的脚不着地,脸上也都是满满的赚了银子的满足!
      如今所有的桐乡人都被李卫国调动起来,每个人似乎都忙的不可开交。
      这不,李卫国这才刚找完一个老农谈话,江把总这就跑过来了。
      “大人,桐乡军成,请大人检阅!”
      上次检阅的效果不太成功,李卫国只是提拔了马正坤和董军两个队正之后这就下令重新操练,这不,第二次操练这不就来了?
      “走,去看看。”
      当下练兵是大事,李卫国不敢怠慢,这就随着江把总去那校场。(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二章 资本主义萌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