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毛喜另外说道,最近北方隋朝动作频频,大规模征兵,似有要举兵南下之意。陛下已诏命沿江各处兵马严加防守,不使敌人有可乘之机。又因度支尚书蔡景历刚刚去世,左户尚书蔡征在家服丧,特派吏部尚书毛喜代为筹措粮草事宜。所以毛喜这次是专程前来江州收购军粮的。
那正好,杜家交完二十万斤大米税以后,还剩一百八十万斤的大米,太多了吃不完,此时杜家也刚好缺钱。于是商议了一下,如今大米市场价三文钱一斤,答应毛喜以略微高于市场价,按照四文钱一斤的收购价,卖给朝廷一百七十万斤大米,剩下十万斤运回家存着慢慢吃。
一切谈妥,卖掉一百七十万斤大米后应得到钱六百八十万。记完流水账,杜白瞬间成了大财主,陈季弘、皮灵欢、张心蓝都拼命巴结他。贪心的杜白拿到钱可开心了,还问陈畅为什么不把剩下的十万斤也卖掉,换了钱,以后再去市场买就是了。
陈畅告诉他,米价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你现在看着合算,稍微赚了点,但是以后,一旦需求上涨,米价也会跟着上涨的,到时候可就不是三文钱四文钱一斤的事了。
毛喜见他们讨论起米价的事情,出于对杜白的特别关心,他分享了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你们谁经历过拿着七八万钱却买不到一斤米的事么?”
众人都摇摇头,不敢想象,七八万买不到一斤米,那不世界末日了么?
毛喜告诉他们,他就亲身经历过,那是三十年前,遭遇侯景之乱的时候,都城建康米价暴涨,达到七八万钱一斤的地步。甚至有钱还买不来。
杜白听了都惊呆了,三文钱一斤,八万钱一斤,同样一斤米,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陈畅趁机给杜白普及功课:“这下你明白了吧。一旦国家遇到战争动乱,米价就会飞涨。眼看马上就要爆发隋陈战争了,米价虽说不至于涨到几万的地步,不过涨到几十、上百,都还是很有可能的。到那时你再拿着钱去买米,可不亏大本了嘛。”
杜白这下开窍了,终于知道为什么那些贫穷的老百姓收获以后,总是会留下一些米存起来,哪怕再缺钱,也不肯卖,原来那都是生命的保障啊。
交易完成,县令派差役前往陈畅指定的地点搬运大米,毛喜命人带信给都督豫章十郡诸军事、雄信将军周罗,请他带兵来江州护卫运送粮草,陈畅等人也去将杜家的十万斤大米运回。
而朝廷收购大米的钱,要等验收完成,过几天再派人送到杜家府上。毛喜请杜家人放心,朝廷是绝对不会赖账的,该给的钱一个铜板都不会少,陈畅等人也是姑且信之。
再说涂穹带着残废儿子回府,如何肯咽得下这口恶气,又与鄱阳兄弟去庐山白鹿馆,亲自搬请金馆主出马。金馆主因为儿子被打伤,又看在涂刺史的面子上,于是答应请求,决定出手相助。
(本章完)
第16章 记流水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