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36章 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1/2页]

从1980开始 三SS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姓邓?”苏辰诧异问道:“邓丽君?”
      “对,新华香港分社文体部的彭燕一直和我有联系,之前我邀请有邓丽君来做客,邓丽君对彭燕很热情,表示想要去内地开演唱会。”
      唐婉茹说道:“她还和彭燕单独商量出一个“演出计划”,明确表示:不愿只出席某个晚会,唱几首歌,而是要举行个人演唱会。
      彭燕给她规划的路线是:第一站北京,第二站上海,第三站西安,第四站广州。
      但据我的观察,她在香港其实是很孤独,很少参加演艺界的活动,很少在媒体上露面,也没有自己的公司,甚至连个经纪人都没有,即便有公司愿意为她筹划,事先也无法保密。
      所以文体部韩部长就希望我能帮忙安排,以我们港商的名义。”
      事实上,邓丽君与这些人的接触,早与苏辰的预料,因为他记得应该是在1986年,邓丽君才开始和香港分社的人接触的。
      看来是因为唐婉茹的原因,让这个接触提前来到。
      而邓丽君与新华社记者的接触是有证可查的。
      自从中英开始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以来,香港新华分社与社会各界的接触日益广泛。
      一部分人士,由于种种原因,与新华分社的联系采取秘密方式。
      其中包括一些港英政府官员,一些著名的所谓“亲英”人士,一些台湾驻港机构的工作人员。
      由于邓丽君的特殊身份,她与新华分社的秘密联系,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内地的改革开放,给邓丽君带来新的希望。
      她开始凌乱地给自己编织许多梦想:驻足长城,憩息水乡,仰望故乡明月,倾听西部天赖,当然更多的还是在亿万歌迷的掌声中,再现辉煌。
      但一个无形的网始终笼罩着她,她一直都无法冲破。
      然而,在原时空里,一直到逝去,她都没有踏入大陆一步。
      “以港商的名义?”苏辰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唐婉茹道:“对,但江南案对他们那边的人有很大的威慑,邓丽君每次见我都要更改地点,而且一出门就要戴墨镜穿风衣,据说是为了提防媒体的人,根据我的推测,应该是为了提防那边的情报人员。”
      “你有什么想法?”苏辰问道。
      唐婉茹为难地道:“对内地,我倒是没有什么问题,我唯一担心的就是他们那边,她告诉我们,就算我们采用“另纸签证”的办法并不保险,她一些到过内地的朋友,返回台后都受到审查。”
      “所以,我的想法是,我们直接购买一家美国唱片公司,然后开设华语子公司,签约香港的歌手,因为我们的盗版磁带始终是要走上正轨的。”
      “如果我们一直做盗版生意,这对我们的发展很不便利,直接发展唱片公司,不但签约欧美歌手,还要签约华语歌手。”
      “这样一来,我们就变成一家跨国公司,除了能把邓丽君送到内地外,我们也能签约台那边的艺人,而且我们是美国公司,台那边肯定拿我们无可奈何。”
      听了唐婉茹的建议,苏辰揉了揉太阳穴,想了想,道:“你与韩部长接触,说我们愿意接下这个任务,所有的工作由我们来安排。”
      “但为了我们的发展,我们接下来要签约一大批港台艺人,同时要让这批艺人都能进入到内地演出,所有的工作由我们公司承担。”
      “我们只谈商业,不谈政治,单纯文化性的交流不掺杂其他的因素,正好现在双方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等各方面开始有了接触和联系。”
      “始终要坚持一个中国态度,借用邓丽君,让在之前的基础上再进一步。”
      “同时你与邓丽君商谈,如果她愿意跳到我们公司来,我们会替她支付违约金,同时会想办法安排她提到的那些演出计划。”
      “另外,你要跟她说,考虑种种原因,何日君再来梅花,这两首歌不能演唱。”
      要是在演唱会上唱这首歌,估计苏老板十个脑袋也不够枪毙的。
  

第436章 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