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前这位通政使大人。

 满脸的不解:

 “就这么一间房间里,他们二人昨夜相拥而眠。

 一大早起来,女的就死了!

 不是这个书生杀的又是谁?!”

 曾秉正嘿嘿一声冷笑:

 “呵呵,这就是你们锦衣卫的断案依据?!

 难怪你们锦衣卫,连自家衙门屡屡被烧毁的案件都破不了。

 这么些年来,你们只会擅长攀咬和诬陷,大肆的株连,一天到晚入人以罪,草菅人命……

 真正的断案,你们压根是一窍不通!”

 “曾秉正大人,你这话过分了吧?!”堂上官许宗,气的脸红脖子粗。

 回过头来,通政使曾秉正看了看愣在一旁的应天府尹。

 清喝一声说道:

 “这种民间普通凶杀案,不应该是你们应天府管的吗?

 把相干可疑之人和尸体运回衙门,好好断案就是!

 至于这些锦衣卫。

 本官自当会禀明皇上。

 参他们一个偈越之罪!

 哼,带走!”

 ……

 看着应天府和曾秉正,大摇大摆的把廖忠给带走。

 百户陈百客,有些恨恨不平的望着堂上官许宗:

 “大人,就让他们这么带走吗?!”

 咬牙切齿的摇了摇头,堂上官许宗心里那叫一个气啊:

 “这个曾秉正,简直是气死我了。

 满朝文武,哪个见了我锦衣卫不给三分薄面。

 被人这么杵了面子!

 本官还是第1次。

 去。

 给本官好好查一查,多安排一些人手。

 一天12个时辰。

 从不间断的给我盯死了,这个通政使曾秉正的所有事情。

 本官大大小小都要知道。

 我就不信,

 我就抓不住他的把柄!!”

 ……

 京城脚下,压根就没有透风的墙。

 此时朱元璋的面前。

 各个官员早已闹得不可开交。

 作为锦衣卫最高长官,锦衣卫指挥使蒋瓛。立即让当事人堂上官许宗,率先挑出了这件事情。

 声称锦衣卫发现的一桩案子。

 竟然被应天府和通政使司曾秉正,给强行接走。

 希望皇帝,能够为锦衣卫主持公道。

 反观文武百官这边,自然而然的也不甘示弱。

 大概是由于人多吧。

 还不等通政使曾秉正出面。

 吏部侍郎蹇义(读:简易)率先开始出击,大声的站出来说道:

 “皇上,锦衣卫自设立之初,就专司谋反大案。

 可夫子庙旁,一个年轻女子突然死了,只不过是非常普通的一桩小案子。

 理应归应天府管辖。

 可谁知……

 锦衣卫却打算强行的越殂代疱,准备接管此案。

 若是长此以往,放置而不管。

 那么……

 应天府尹,刑部,大理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臣以为,锦衣卫既然存在,就应该发挥他应有的作用。

 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什么都准备管上一管,偏偏什么也管不好!”

 蹇义话音未落。

 户部侍郎夏原吉,也趁机发动了更猛烈的攻击。

 只见他大声的站出来,语不惊人,死不休说道:

 “启禀皇上,自去年以来……

 锦衣卫衙门几乎是屡屡被莫名焚毁,烧死官员,校尉无数!

 锦衣卫的衙门。

 也是建了修,修了建……

 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可即便到了如今,这个案子依旧悬而不决,未能得到应有的破获!

 锦衣卫自设立以来,诏狱之中,多有蒙冤之辈!

 一些锦衣卫酷吏,端的是心狠手辣。

 往往动辄用刑,屈打成招。

 为了让案件快速破获,而无所不用其极!

 肆意攀咬和株连,导致冤杀的人数不胜数。

 如今……

 锦衣卫衙门焚毁一案,非但没有得到破获。

 这些锦衣卫,竟然还想着越权,干涉应天府尹的案子!

 臣以为,若是放任锦衣卫如此无法无天下去。

 只怕大明会国不将国!

 此乃臣肺腑之言,还请圣上明鉴!”

 “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顿时,呼啦啦的便站出了好几十位官员齐声支援。

 看上去颇有一股声势浩大的感觉。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再也沉不住气了。

 甚至顾不上自己这个锦衣卫最高长官的身份。

 便匆匆忙忙的站出官员队列。

 没办法。

 再要这么缩头乌龟下去。

 说不定这些官员又要老调重谈,提出罢黜锦衣卫的话题。

 一旦锦衣卫这个衙门被罢黜作废。

 那么这些曾经的锦衣卫官员,大大小小的皇帝爪牙。

 也必然将面对着被清算的下场。

 毕竟。

 应天府,刑部,大理寺,也都是一些有着执法权益的重量级衙门。

 更何况朝中的文武。

 早已苦锦衣卫久矣!!

 一旦到了罢黜的那一天,这些个锦衣卫,当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这是他万万所不能容忍的。

 一想到这。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匆匆忙忙的便冲了出来,大声的为自己辩驳到:

 “皇上,这些个大人,所言只怕有所偏颇!”

 一直未曾表态的朱元璋,忽然鼻孔嗯了一声。

 老有兴趣的盯着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懒洋洋的漫不经心说道:

 “哦?

 怎么个有失偏颇法?

 且说来咱听听!”

 朱元璋的这么一个态度。

 在场的一些,善于察言观色的官员,便大感不妙。

 果不其然。

 眼见朱元璋微微有些偏向自己的蒋瓛,顿时便备受鼓舞,高兴的作揖说到:

 “启禀圣上,刚刚夏大人说。

 说我们锦衣卫破案不力。

 一年前的衙门屡屡被焚毁一案。

 得不到有效的破获。

 事实上有些冤枉臣等了!

 要知道……

 这几日……承蒙皇上恩典。

 特允许刑部和大理寺,会同我们锦衣卫一并审理此案。

 可是刑部和大理寺的诸位大人,即便他们加入此案。

 多日来……

 还不是……照样没有任何进展吗?

 所以说呀,这个案子破获不了,真不能怪臣的锦衣卫!

 实在是这个案子太过棘手。

 一时间查不出个头绪来。

 ……

 皇上,况且刑部和大理寺,往年积压的悬案和疑案!

 那也是有不少的。

 许多悬案和疑案,多年积压。

 破不了的,大有存在!

 越是积压年份越久,就越是难以破获!

 在场的哪位大人!

 敢拍着胸口,对皇上百分百保证,说自己所有的案子都可以轻而易举的破获呢?!

 没有吧?

 没有这么牛批的人吧?!

 嗯!?

 哪位大人,有此能耐?!

 站出来让某开开眼呢?”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连连质问之下。

 整个朝堂还真陷入了一片鸦雀无声。

 别说刑部和大理寺。

 就连一大群监察御史,站在朝堂上,也压根不敢轻而易举的发出一句话。

 可平日里,这些监察御史是喷的最为活跃的。

 (监察御史,又称言官,古代官场的职业喷子!)

 眼见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成功的把百官气焰给打压了下去。

 朱元璋心里头,也没来由的一阵轻松。

 用惯了锦衣卫,自然深知其中便利。

 作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又怎么舍得轻易罢黜这么一个暴力机构呢?

 这些个官员。

 之所以和锦衣卫,争夺这么一个小案件的审查权。

 就是怕锦衣卫的权势,越管越宽。

 什么地方都想插一手。

 有鉴于此,这才在今日发动反击。

 作为一国之君的朱元璋,也直接索性下达了最后通牒:

 “此案由应天府负责审理,务必要使案子水落石出。

 勿令犯人喊冤!

 诸位臣工,若没有旁的事情,就散了吧!”

 年龄越来越大,朱元璋的身体和精力也大不如从前。

 草草的便让众多大臣散了朝会。

 刚下了朝会,锦衣卫指挥使蒋瓛,便喊住了堂上官许宗:

 “你去,辛苦跑一趟,把张丹青叫来。

 最好让他,把这个案子搅得天翻地覆。

 本官要让应天府在这桩案子里,颜面无存!!

 也让文武百官知道,不止是我锦衣卫!

 大多数衙门,破案也难免会有差错!”

 望着锦衣卫最高指挥官蒋瓛。

 堂上官许宗有些为难的支支吾吾说道:

 “大人,此事怕是难办呀!”

 嗯哼?!

 蒋瓛有些不可思议的望着许宗,眼睛就像是一只盯住猎物的老虎:

 “怎么了?!区区一个张丹青,一个上京赶考的举人。

 你都请不动了吗?!”

 堂上官许宗扑通一声,便跪在地上请罪不已。

 看的蒋瓛只觉诧异不已……

第24章 夺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