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2章 大哥不好,小姨被人劫走了![1/2页]

大明皇长孙! 执笔见春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英并不是一个历史通,所以在这个时候,就是需要你查资料了。
     大明的建立距离宋朝,不到百年时间,在很多资料典籍的保存上,还算是比较完好旳。
     在朱英的吩咐下,很快郭忠就将跟宋朝有关典籍带了过来。
     朱英看到十几口大箱子由宦官们抬过来的时候,就有些懵逼了。
     这怎么查。
     不好好在,郭忠贴心的介绍道:“殿下,这两位是专职宋朝学问的学士,这里大部分的典籍,都是由他两人整理,编撰。”
     “殿下有什么需要查找的地方,或许直接询问起来会比较迅速。”
     朱英赞赏的看了眼郭忠。
     郭忠虽然是老爷子指派过来的,但其实在朱英这里的存在感并不强。
     除了早期介绍一个官员外,大部分朱英对其都用不到。
     朱英有着自己的势力,像是张伯,叶月清,会更加的熟悉一切。
     所以对郭忠下意识的忽视了。
     现在看来,郭忠在细节方面,还是非常用心的。
     得到长孙殿下赞许的目光,郭忠知道自己这个做法到位了。
     郭忠很清楚,或许自己比不上刘和,但司礼监秉笔太监这个位置,就整个皇宫里的宦官而言,已经算是二把手的存在了。
     其实在更多的方面,郭忠负责的事务,或者说权力体现方面,比之刘和更多。
     刘和需要贴身服侍陛下,很多事情不可能亲力亲为。
     而郭忠想要保住自己二把手的位置,长孙殿下就是一个绕不开的坎。
     自从服侍长孙殿下以来,他就一直在思考,如何体现自己的存在感。
     这次的机会,显然是把握住了。
     宦官对于皇家,便就如同家奴般,一个赞许的目光完全足够了。
     接下里朱英就开始询问翰林院过来的两个学士,宋朝有关的一切。
     其中的重点,主要就是经济收入上面。
     从历史的角度去看,朝代的进步,一直都是向前的。
     若是退后的朝代,不可能维系太久的时间。
     对于宋朝,不管是后世的人们,还是现在的百姓,都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弱宋。
     学习过历史的人,基本上都感觉这是一个很衰弱的朝代,重文轻武,总是处于挨打之中。
     但抛开军事不谈,自经济,百姓幸福指数,社会繁荣等各方面来看,宋朝,实则已经达到了历史朝代的巅峰。
     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的,便就是国库的财政收入。
     宋朝的财政收入,商税占据七成,农税只有三成。
     也就是宋朝,是真正的国富民富的一个朝代。
     而现在的大明,农税占据八成,商税只有两成。
     在城市化建设的道理上,也是远远低于宋朝。
     以上这些内容,基本上是由面前长得微胖的翰林学士介绍。
     “若是咱大明的经济,也能发展到宋朝那样的规模就好了。”
     朱英心中暗道,随后看向另一位,面色相对要严肃许多,且还有些脸黑的翰林学士之上。
     问道:“你可是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黑脸学士躬身作揖道:“方才臣的同僚,介绍了宋朝的美好,如汴京的繁荣昌盛。”
     “那么臣接下来便讲述一番,在这光明之下的黑暗。”
     朱英闻言,目光微动,道:“好,你便跟本王讲述一番。”
     黑脸学士开始介绍起来。
     在宋朝典籍经济的繁荣之上,实则是对于百姓的巨大压榨。
     宋朝财政收入那么高,是因为宋朝疯狂压榨百姓。虽然历朝历代都压榨百姓。但是,宋朝对百姓的压榨特别严重。
     宋朝是唯一一个把中原与南方这汉人核心疆域都丢给外敌的中原王朝,是汉人首次完全亡国于外族外敌。
     宋朝不仅军事弱,而且政治非常污浊,贪腐严重,而且宋朝的民生非常差。
     宋朝的贫富相差巨大,极端严重压榨百姓导致出现杀婴习俗、广泛的杀婴现象,不是开始于其他朝代,而是开始于宋朝。
     宋朝为什么没有大规模农民起义?
     因为北宋、南宋还没活到矛盾积累到农民起义发展到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时候,就被外敌灭了。
     要知道大明建立的时候,你打的是日月重开大宋天的旗号,朱元璋宣称要恢复宋代的开明统治。
     但是很快,这个声音就消失不见了,是因为朱元璋看到了在文人歌颂宋朝典籍下,百姓的凄惨生活。
     “你叫什么名字。”朱英对黑脸学士问道。
     巨大的身份差距,两名学士在朱英没有问道前,连介绍自己的姓名都没有资格。
     黑脸学士或许是脸太黑,听到长孙殿下的问话,面上看不出情绪的波动。
     在另一位学士羡慕的目光下,缓缓道:“臣李卫良,拜见长孙殿下。”
     朱英点点头。
     这个名字很陌生,朱英的记忆力还算不错,既然这个名字陌生,就说明李卫良这个人,在大明的历史中,没有留下丝毫的蛛丝马迹。
     “本王身边少了个伴读,你若是愿意,便就在本王身边伴读如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英问道。
     他对于李卫良很欣赏。
     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人敢说。
     皇家威严下,一般人只会挑好听的说,就比如刚才的白脸学士。
     但李卫良不同,他不仅敢说,而且心里面是装着百姓的。
     心里装着百姓的官员,品行是不会差的。
     “臣,谢过殿下。”
     李卫良闻言,语气带着激动,直接跪在地上,磕首道。
     来之前,两人只是通过郭忠知晓,面前的是长孙殿下。
     但是来到坤宁宫后,他们就明白长孙殿下的概念有多重了。
     坤宁宫的事情,在宫里可不是什么秘密。
     虽然对于长孙殿下的出现有些疑惑,但他们可没有多问的资格。
     长孙殿下伴读,这对于翰林学士来说,就是一步登天了。
     便如黄子澄一般。
     “你先退下吧。”
     朱英对另一名白脸学士吩咐道。
     等白脸学士离开后,朱英对李卫良问道;“对于现在的大明,尤其是在制度方面,你有什么建议没。”
     李卫良闻言,嘴唇动了动没有开口,目光转向郭忠。
     “行,你也下去

第232章 大哥不好,小姨被人劫走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