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03章 并不神秘的钦天监[1/2页]

大明皇长孙! 执笔见春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普及教育,文字,知识,律法等。
     是一件非常漫长的时间,六千万余众,文盲达九成,在即便是朝堂上武官都过半大字不识的情况下,远比想象中的要艰难。
     明初,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为白纸的时代。
     曾经的山河破碎,让汉文化在这里断代,或许后世严查典籍就会发现,在明之前的许多历史,几乎是由明在继往开来,或者说,填补。
     京师邸报的发行,在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很大的层面。
     那就是思想和教育的普及。
     更深层次,便是:开民智。
     在明初这个年代,开民智是一件正确的选择吗。
     如果这个问题,去问那些饱读诗书,豪门贵族,世家子弟,勋贵大户。
     他们会毫不迟疑的告诉你,不可开民智。
     尤其是主流思想,为儒独尊的儒家吗,更是倡导不可开民智。
     儒家的理想是士人和贵族垄断国家权力,下层人当驯顺的牛羊就行了,所以儒家称自己的理想是“代天子牧民”。
     一个‘牧字,极为惹眼。
     在大明如今,学习知识需要准备笔墨纸砚一整套文房四宝,这是贫穷农民所负担不起的。
     古代那么多的文化博学之士可曾想到这一点?
     他们想过,只是不愿。
     在大名如今,郡县守令都有推行教化之责,可他们劝勉的都是那些上得起学的人
     例如家中至少有几十亩地者。
     他们可曾想过为那些上不起学的人做些事?
     没有。
     在大明如今,活字印刷术已经发明了很久很久,然而几乎整个文化圈子都在排斥他。
     斥责这般印刷出来的书籍,没有灵,没有神,无法感受先贤精义。
     他们可曾想过,去改善,为下层百姓制造出更为廉价的书籍吗。
     没有。
     不管他们是否臣服大明,不管他们是否臣服陛下,这并不影响他们为自己的利益而站边。
     即便是现在,京师邸报在大明京师广为传播的如今。
     大量的奏章,密疏,不断出现在朱元章,朱英的桉头。
     里面大量的分析,大量的预估,大量的劝谏,都是在讲述国家大事,怎可让百姓知晓。
     “他们在怕,他们怕百姓们懂事了,为官时不好贪污了,不好欺上瞒下了。”
     “他们想拦,但这是他们能够拦住的吗。”
     “他们口口声声说,民智开了,百姓就不顺从了,可咱也是从最底层的百姓里走出来的,他们骗得过历朝历代的皇帝。”
     “可唯独,骗不了咱。”
     “即便是咱当了皇帝,咱心里头也非常清楚,百姓们造反,并不是因为多读了几本书,并不是因为明了事理,听过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而是,他们已经饿到吃不上饭了,看着父母,妻儿饿死在自己面前。”
     “躺在床榻上,连呼吸都在小心翼翼,生怕动作太大,就更饿了。”
     “易子而食,何其惨也,那人间炼狱。”
     “在那穷途末路之际,还能不反?难不成就要活生生去死吗???”
     乾清宫中,爷孙俩一起批阅奏章。
     连续十多本,都是在弹劾邸报之事。
     这让朱元章破口大骂,而后开始讲述起来,也是在教导大孙。
     很多事情,并不是说大臣们一致就是对的。
     朱英道:“从古至今,从来不是因为识字明理,便就喜欢造反,反而是那些不明事理的百姓,更为容易被撺掇,盲从。”
     “每逢王朝末年,多少豪杰,都是在为国努力,迄今思曹操一生,哪怕地盘再大,人马再多,也是汉朝丞相,而不是魏武帝。”
     听着大孙感叹,朱元章唏嘘道:“说实话,当年咱也不是说想着当皇帝,哪怕这肚子都没饱过,也不是说一定要加入红巾军中。”
     “汤和老兄弟邀咱一起加入,咱当时在寺庙里,虽说吃不饱,但也饿不死,本想拒绝,奈何有人要诬陷咱,逼着咱逃走。”
     “若是没人逼咱,说不准这个时候,咱还在寺庙里讨生活吧。”
     说道这里,朱元章便就笑了起来。
     一些曾经的往事,在脑海里闪烁。
     朱英道:“这是老天爷的意思,就算是爷爷一次不去,还有第二次,第三次。”
     “这天下江山,需要爷爷,也且只有爷爷,才能扛得起这般拯救汉家之重任。”
     朱元章笑着摇头道:“王朝更替,即便没有咱朱元章,也会有那李元章,刘元章,咱也只是恰逢其会罢了。”
     朱英听到这话,顿时就想起了西欧分裂,坚定不移的说道:“这天下,没有,也不可能有李元章,刘元章。”
     “不是每个人,都能斗过张士诚,陈友谅的,爷爷有没有想过,若是这天下,被他们所拿,还能有大一统之王朝吗。”
     陈友谅骄傲自大,张士诚就想守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
     若是没有朱元章,这破碎的山河,真能重拾吗?
     朱元章听到这些,并没有太多的表示,只是微微仰头,嘴角上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等奉承话,大孙不是第一个说的。
     自从大明建立,一统天下后,丰功伟绩这些,那些文人说得更加高雅,更加雄伟。
     刚开始还不错,天天听,早就腻歪了。
     耳朵都已经起茧了。
     然大孙口中说来,这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
     “邸报这边,咱定然是要全面推行的,谁也阻挡不了,这些个上奏的,他们的名字咱都会让锦衣卫记下来。”
     “好好查一查,看看是否有什么贪污违法的。”
     “过两天伐倭大军就要出征,大孙这两天多去看看。”
     “钦天监那边,咱便让刘日新跟着带队过去给大军辨别气象。”
     “此次伐倭,必定要一举建功。”
     朱元章讲述着对于征倭的安排。
     朱英听到刘日新的名字微微一顿,这才想起这个年头的风水师,可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只是用他们来预测天气,靠谱吗?
     虽说有诸葛亮借东风的事情在前,不过怎么想,感觉都有些怪怪。
     想到这里,朱英还是觉得自己得亲自去问问刘日新。
     ......
     邸报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整个京师内,几乎都在围绕着邸报上所写的东西在述说。
     在这个缺乏娱乐的年代,邸报这种新

第403章 并不神秘的钦天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