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信你,老宋头,拿着我的印章,去帐房支一千两。”
     计泰梅立刻打断赵明赫,这糗事他可不想回忆了。当年好奇心重,去了一趟青楼,结果撞见自己的私塾老师......
     很快,老宋头就取来银两,赵明赫用手指弹了弹,估摸着是十张,对赵健说:
     “行了,抬回去吧。”
     (_)?
     计泰梅十分诧异:“不是?你卖东西,我花钱买东西。”
     “对。”
     “然后我把钱给你,还没有货?”
     赵明赫解释道:“不是不给你,而是要你自己来取货。”
     “货不就在这里吗?”
     “是之后去我店面里去取?”
     计泰梅直接懵了:“为什么?”
     “你替我做一次宣传。我会在市集那开一家铺子,第一天就卖这些,算你提前预定,倒时候你来把货拿走就行。”
     计泰梅明白了,这是让自己当托啊,许多粮商也会这样,找人‘抢购粮食,假装供不应求,然后借机涨价,老套路了。
     “第一天?你有多少货?”计泰梅又注意到另一个问题,如果赵明赫手里有大量的货,市场价必然下跌,自己的利润也会减少。
     “放心,根本不够他们买的,我每天就拿出两百件卖,再多,就算皇帝老子来了,也没有。”
     虽然计泰梅觉得这话有些反动,但是银子比皇帝重要,要是这样的话,自己动作快点,确实能大赚一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好,我亲自去取。”为了确保自己是唯一的第一个拿到货的下家,他不介意亲自跑一趟,这样赵明赫也不敢糊弄自己,毕竟没人规定第一只有一个。
     “开业之前,我会派人通知你。留步,走了。”赵明赫辞别压根就没站起身来的计泰梅。
     接下来几天,赵明赫让赵健到处宣传,将有一批质量上乘的琉璃在东市开卖。
     听到消息的潘振承哈哈大笑,觉得这是赵明赫还不知自家的货会被自己劫走,不知死之将近。
     而赵明赫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其实是在练字,毛笔字以前他当作爱好学过,但是清朝的繁体字他大多不会写。
     现在已经到了秋季,至于考秀才的事,只能等到明年了。
     清朝时期考秀才需要经过童生试。
     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院试录取者即可进入所在地、府、州、县学为生员,俗称“秀才”,生员分廪生、增生、附生三等。生员经科试合格,即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
     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清朝时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连考五场。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在四月举行,连考三场。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
     ...............
     这一日,珠江口,广州城外,粤海关,来自英国的约翰逊爵士,终于抵达他心心念念的瓷器之国。
     肯快就与代表赵家的翻译兼接货人张三,以及伪装成赵家管家的潘家管家接触。
     尽管十分遗憾未能见到得柱.赵阁下,但在张三的极力肯定下,尤其是管家爽快地搬出一箱箱银钱,约翰逊被深深地吸引了,根本无法挪动他的眼睛,于是十分爽快地在文件上签署了自己的姓名。
     而赵家管家则是被蒙面人下了蒙汗药,正在一处小巷里呼呼大睡。
    喜欢。
  

第十二章 追求品牌效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