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五十七章 评门谈天下,巡视清水河[2/2页]

修道种田平天下 建安.风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可以传,甚至传得越广越好。”
     “但其中有些细节要修改一下。”
     何中规听到这里,眼神顿时一亮:
     “道长请说。”
     “话本这东西贫道不懂,所以不提什么意见。”
     “贫道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你得把这小家伙编进去。”
     顺着姜玄指尖把视线落到小狴犴身上,何中规的眼神更亮了:
     “狴犴?”
     “龙之七子的狴犴?”
     “那个传说中喜欢急公好义、仗义执言,可以明辨是非、秉公而断的狴犴?”
     姜玄对他竖了个大拇指:
     “不愧是评门的前辈,果然见多识广。”
     “道长不怕别人知道你手里有小狴犴后打小狴犴的主意?”
     先是疑问了一句,何中规随即自问自答道:
     “也对,道长是神霄门人,干嘛要怕别人打主意。”
     自问自答之后,他又眯起了眼睛:
     “让道长知道,我将前几日的事情改成话本在酒楼说书,那是因为这事情就发生在四喜县,县城里的人就喜欢听这个。”
     “可要把这话本外边去了,那可能就水土不服了。”
     “我们评门的说书人是靠说书吃饭的,道长要是想要我们帮忙将这事情传出去也行,就是...”
     看着何中规小拇指、无名指、中指三指合拢,拇指跟食指轻捻的诸天通用手势,姜玄不由笑了一下,随后拿出了五百张万元宝钞:
     “评门弟子日说一书,一书值千金。”
     “当然,千金是戏称,但想要评门弟子说书一次需要一千宝钞,这个规矩我还是知道的。”
     “这里是五百万宝钞,足够评门弟子说书五千场了。”
     看了眼桌上的宝钞,何中规随后又问道:
     “道长想要哪里的评门弟子说书?”
     “东山府嘉祥、莒南,陕北府绥德,西山府新绛,北河府曲阳,南河府浚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待姜玄话音落下,何中规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小老儿明白了,四喜县狴犴出世这事情会通过评门传到石匠耳中。”
     “至于那些石匠会怎么选,就不是我们评门能控制的了。”
     见何中规猜到了自己的想法,姜玄也不意外。
     他这就是明谋。
     想来就来,不来拉倒。
     等事情传出去,总会有石匠愿意来的。
     石匠来了,十里八乡给他挑几个聪明点的弟子没问题吧?
     一来二去,这传承不就留下了?
     哪怕实在没有石匠来,但石匠传承还是可以寻到的。
     无非没有师傅带,自学起来慢些罢了。
     可有苦竹在,只要传承入门,姜玄根本不担心培养不出工具人。
     寻求更多石匠进入四喜县,一是姜玄想要节省时间,二则是想要扩充人才储备。
     人才这东西嘛,总归是不嫌多的。
     再度跟何中规聊了一些细节,姜玄随即就带着小狴犴走出了四喜县酒楼。
     马上二月二了,他得到处走走看看,免得蛟龙走水时真的闹出了祸事。
     可让姜玄没想到的是他刚从四喜酒楼走出,就被一个健壮的老汉给拦住了去路。
     那老汉先是双眼放光地盯着小狴犴看了好一会,随后才将视线落到了姜玄身上:
     “可是道长要招募匠人做工?”
     看了眼老汉腰间别着的凿与锤,姜玄心中了然:
     “老汉是石匠?”
     那老汉点了点头:
     “老汉刘汉午,领悟了匠心的石匠。”
     “看到衙门贴告示说道长想要募人做工,只要工做得让道长满意,就可以观摩神兽,此事不知是真是假?”
     姜玄点了点头:
     “自然是真的。”
     “不过贫道今天还有要事,刘大匠要是想要做工,不如先去贫道那竹山下等着。”
     匠人,也是有独特的修行方式的。
     或者说这个世界所有华夏的古代传承,都有自己的修炼方式。
     石匠、铁匠、木匠都可以通过各自的传承生出匠心。
     生出了匠心以后,他们制作的东西就会生出神异,所以也被称之为一声大匠。
     看着欲言又止的刘汉午,姜玄继续说道:
     “刘大匠放心,只要能凋刻出让贫道满意的石像,贫道绝不会食言而肥。”
     “而且贫道的要求并不高,你既然已经领悟了匠心,那贫道的要求想来不是难事。”
     “至于你想要观摩小狴犴,以后有的是机会。”
     “要是小狴犴跟你亲近,贫道不介意让他天天去你家串门。”
     见刘汉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姜玄笑了笑后就驾起云头朝着清水河边飞去。
     刘汉午基本是跑不了了。
     有了刘汉午,那刘汉早,刘汉晚还远么?
     这个时代同门齐心,石匠跟石匠多有联系,只要自己不失信于人,想来不久之后就会有络绎不绝的石匠来到四喜县吧?
     等石匠数量足够了,那镇压、疏导地脉、水脉的石像,想来也就不缺了。
     就是得找不少品质上佳的石料来。
     带着万千思绪飞向清水河,隔着老远呢,姜玄就看到平地上有简陋的土屋拔地而起。
     屋子边小孩穿着新衣相互追逐,妇女洗衣做饭,成年的汉子则跟老人站在一起,看向清水河方向长吁短叹。
     土屋群的最前边,则有县兵骑着龙鳞大马策马而行,警告靠近的百姓不要越界。
     见到临时居住区还算有序,姜玄不由点了点头。
     “土屋好像是土曜兵搭建的,所以这地方是姜文的手笔,还是赵明明的手笔?”
     降下云头来到了一颗老槐树下,随之一声声敬称就传到了姜玄耳中:
     “上仙。”,“上师。”,“真人”......
     摆了下道袍凭空扶起众人,姜玄随后走到了一个精神头还算利爽的老人身边。
     “老伯,你们是什么时候搬到这个地方的?”
     穿着新衣服的老人搓了搓手,小心翼翼地看了眼姜玄后才壮着胆子说道:
     “好让上仙知道,我们是三天前搬到这里的。”
     见老人称呼自己上仙,姜玄想了想也没反驳这个称呼,继续开口问道:
     “你们为什么搬到这里来?是不是衙门为难你们了?”
     或许是看姜玄面色柔和,老人身上的胆怯去了几分,将前因后果一一说了出来:
     “衙门倒也没有为难我们,我们到这里来也算是自愿的吧。”
     “三天前有个书生带着一群衙役来到了村子上,说清水河在二月二龙抬头那天要发大水,所以让我们后退十里路。”
     “我在河边住了几十年,清水河会不会发大水我能不知道?”
     “可架不住那书生能说会道,劝动了村里大多数人。”
     “那书生还跟那些人说只要去了,那衙门就会给每人发一套新棉袄,三个月的粮食,还有三斤肉。”
     “除此之外,但凡去了的家庭还能免半年赋税。”
     “只不过要是村里有人没到齐,那新衣、粮食,还有肉就只能领一半,税也只能免三个月。”
     “衙门都这样说了,我不过来岂不是成了村里的罪人?”
     “而且又想着二月二也没几天了,所以我也就跟村里人一起到了这里。”
     说到这里,老人又笑了起来:
     “不过那书生也没骗人,答应的东西确实一点没少,全都给了我们。”
     看着老人脸上的笑意,感受了一下临时营地里那些百姓们欢喜与担忧相杂的矛盾情绪,姜玄随即点了点头。
     也不知道分而化之,利以诱之这招是谁想出来的。
     不过效果不错。
     起码就这么几天的情况下,肯定不会闹出民怨。
     而且等二月二那天真的闹大水了,百姓更是只会生出感激之情。
     思及至此,姜玄又想到了迁移村庄的那个书生。
     也不知道那书生是不是自己弟弟。
     如果是的话,那就可得好好教育一番。
     作为文修,怎么能做好事不留名呢?
     得让百姓往死里感激才是。
     心中思绪涌动,姜玄又跟老人聊了几句后就再度驾云上了青冥,开始在清水河两岸巡视了起来。
     未免失败于后,不如审慎于先。
    喜欢。
  

第一百五十七章 评门谈天下,巡视清水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