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章 悬而未决[2/2页]

黄巢挽天倾 平生假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疲,含恨而终。
  乍听之下,黄举天这番问询合情合理。
  但黄举天心里有数,今上李炎对自己颇为看重,想来不会任由李德裕或是仇士良肆意摆弄。
  他此番作态,不过是想探听当下朝堂的局势。
  根据黄举天的记忆——
  在会昌元年三月之后,朝中将发生一场仇士良与李德裕的正面交锋。
  斗争的种子,早在仇士良扶持李炎登基之初,便已埋下。
  当时的宰相杨嗣复与李珏,曾竭力反对李炎登基;
  这令仇士良心生怨恨,誓要将二人铲除。
  彼时,杨嗣复已被贬谪为湖南观察使,李珏亦被远调至桂州观察使,虽未至岭南之荒僻,却也已远离朝堂中心。
  待到三月殿试尘埃落定,仇士良便煽动李炎,欲置这两位文臣于死地。
  李炎本意在于抑制宦官势力,按理不应听从仇士良之言。
  然而,他心中亦有所顾虑——
  杨嗣复与李珏确实曾阻挠其登基。
  于是,他选择维持宦官权势的表象,假意受仇士良胁迫而下旨诛杀二人,意在事后将罪责全数推予仇士良,自己依旧保持明君之姿。
  户部尚书杜悰得知此事后,急忙求见宰相李德裕,恳请其施以援手,救杨嗣复与李珏于危难。
  起初,杜悰对营救之事并不抱太大希望。
  只因杨嗣复与李珏二人,乃牛党中坚;李德裕身为李党之首,按理不应救援。
  可李德裕应允了。
  在李德裕看来,自他重返中枢,牛党已然失势;
  当前朝野的主要矛盾,绝非牛李两党之争。
  对抗仇士良,才是真正的当务之急。
  最终——
  李德裕联合众文臣之力,促使李炎收回成命;
  不仅保全了牛党要员,也为仇士良的倒台揭开了序幕。
  黄举天此刻的询问,便是为了确认上述历史轨迹,是否发生重大偏移。
  谁知,卢钧答复的第一句话,便让他心头一紧:
  “杨嗣复与李珏已逝。朝中局势日趋紧张,恐怕无暇算计岭南人事。”
  卢钧随即命人取来最新的邸报,并结合自己收到的往来信件,向黄举天与李景让详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起因、经过,与黄举天前世的记忆并无二致。
  李德裕确实有意营救这两位昔日的政敌。
  然而,由于李德裕因涉及科举舞弊、提拔庶族等传闻的影响尚未消散;
  作为当朝宰相的他,已无法代表整个文官集团,对李炎与仇士良施压。
  双方一度僵持不下。
  最终,仇士良派出的两路宦官,抢先抵达湖南与广西,将杨嗣复和李珏处死。
  黄举天面上无动于衷,心里却暗暗想道:
  “看来我这今科状元的风力等级,还在不断攀升。”
  如今形势已然大变。
  本应在今年八月,被李炎加封“观军容使”头衔,看似倍受尊崇、实则穷途末路的仇士良,很可能会继续稳坐钓鱼台。
  而李德裕能否如前世一般,对神策军下手,动摇仇士良的兵权?
  也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谜题。
  

第二十章 悬而未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