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吕文焕投降,国家危在旦夕,贾似道不复当年之勇,终致丁家洲大败,然后基本就是元军愉快的接收过程。
     朝堂一日三惊,到元军兵临临安,上朝的只有几个人,谢道清悲叹:“我国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小大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官离次,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生,尚何人为?亦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天命未改,国法尚存。凡在官守者,尚书省即与转一次;负国逃者,御史觉察以闻。”
     没什么卵用,该跑就跑,此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之打算。
     闲聊进了城,直驱行在。
     江宁城人口减少的厉害,多有豪华宅邸空闲,已经确认无主的全部收为官有,因此不论皇帝还是大臣都有地方。
     谢道清与杨氏住一宅,赵?住国公府,刚刚安顿了谢道清,有亲卫匆匆而来,拜道:“陛下,江汉先生病殁。”
     谢道清惊讶地说道:“停留山东时,江汉先生精神矍铄,南下时更是神采奕奕,如何过了江,忽然就没了?”
     高元长突袭扬州时,南北交换暂停,然后宋军本打算打进山东的,然而元军防备甚严,没能得手,因此作罢,然后人质交换继续。
     就在这期间,谢道清见到了赵复。
     都有悲惨的过去,两位老人立刻引为知己,缺没想到赵复突然去死。
     “朝廷分配房舍后,江汉先生仰天大笑,道:今日复得根脚,死无憾矣!语毕气绝。”亲卫道。
     谢道清露出一丝悲伤,道:“此等忠节之仕,陛下当善加抚恤。”
     “太母放心,朕定当处理妥当。”赵昰说道。
     告别谢道清,赵昰到了赵复的宅邸。
     听闻赵复突然去世,有数十人赶了过来,见皇帝驾临,都来见礼。
     已经升迁为建康府录事参军的吴澄道:“陛下,赵复无后,臣请治丧。”
     “可。”赵昰点头,道:“忠节之士,不可不褒,朝廷自有追赏,并入忠烈祠。”
     “臣代先师拜谢陛下恩德。”程文海拜道。
     在回来的路上,他已经正式拜师赵复,在当下,与亲儿子无异,特别是赵复无后的情况下。
     赵昰说道:“赵复就学于南,守节于北,因南北阻隔而声名不显,尔等当录其事迹,使其名流千古,以彰忠节。”
     “臣遵旨。”程文海应下。
     此地就吴澄一个南方大臣,其他的都是北面回来的,因为赵复的名声却是很低。
     其实想想不奇怪,当初程朱理学盛行于南方,北方却一无所知,而吴澄来此是因为曾经和程文海是同学,并非为了赵复。
     “尔等由南质于北,多为情势所迫,然世人必有非议,然朕与朝廷深知缘由,并无偏见。
     尔等当持正行事,以实际行动证明,朕与朝廷付出值得,也不辜负前线将士血战的付出。”
     “臣谨遵圣谕。”诸人拜下。
     勉励了南归人,赵昰返回,处理今天的军政事务。
     湖南沅江以东只是追剿溃兵安定地方,并无大的战事,而淮西湖北战事正烈,最重要的当然是襄阳之战。
    喜欢。
  

二百零一 南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