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忧。
     “无功而立国,不妥。”陈宜中反对,道:“若其有雄心,不妨效仿宁国十三氏。”
     “陈相所言极是。”赵与檡附和道:“爵位,恩出于上,若随便赏赐,朝廷制服紊乱,各功臣皆不服也!”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古之至理也,无功而受禄,非正道。”曾渊说道。
     “陛下。”李庭芝说道:“国内尚未恢复,何以及海外耶?待天下平定,人口拥挤时,再行开拓不迟。”
     见众臣如此反对,赵昰便略过此事,道:“向日,朕有感于赣王生无享富贵,死未惠子孙,因此欲设退休制度。
     然科举得中与授官时间皆不定,诸卿以为如何解决?”
     这个问题,大家都想过,但是除了对科举进行深入改革,否则别无良策。
     比如文天祥二十一岁中状元,同科的谢枋得三十岁,李斌、许一鸣分别为三十四、三十八岁,这还算年轻的,四十过后中进士的大有人在。看书喇
     考虑到如今大多数人活不到六十岁,退休年龄可能要在五十岁这样子,做几年官就退了,显然不合适。
     对此,皇帝有一些参考后世的想法,但是为免如同开拓令一般被驳回,赵昰觉得还是私下里商量比较好。
     “如今两湖恢复,”
     退朝后,高兴取了敕令,直奔天牢。
     陈奕、陈岩父子正相对哀叹,见高兴进来,陈岩破口大骂:“忘恩负义之辈,枉我父子一力抬举,却不想喂了白眼狼!”
     高兴也不动怒,说道:“大哥勿要动怒,小弟已经取得敕令,官家免了罪责,可以出狱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果真?”陈奕问道。
     他不在乎自己,却不能不在乎宝贝儿子,因此表现的很急切。
     “如假包换。”高兴说道:“小侄冒死潜入南阳为内应,立了些许功劳,官家仁德,免了舅父与大哥罪责。”
     “多谢了。”陈奕拱手说道。
     “舅父待我恩重如山,小侄自当护持周全。”高兴卖了人情,办理了手续后,领两人回去,办了酒席以接风洗尘。
     吃喝一阵,不免聊起了未来的发展。
     “大哥正值壮年,闲居家中不免蹉跎自误,小弟有些许想法,不知大哥是否愿听?”高兴问道。
     陈岩对他卖了自家老子的行为颇有意见,只是冷哼了一声,陈奕却让道来。
     高兴说道:“官家赏赐诸功臣,允许海外建国,此次南下有刘师勇为首之后,亦有南阳故旧王思功诸人。
     舅父大哥皆有大才,家资同样丰厚,不如择一国而投,假以时日,未必不能由外而内。”
     陈奕陷入了沉思。
     他们不是被贬,而是被俘,绝无复起的可能,在这个官本位第一的时代,这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而高兴的想法,未必不是一条出路。
     努力成为海外封国国相,择机回转中原任官,再不济,可在封国确保荣华富贵。
     “小侄打听的明白,无有官员愿去南宁国,俞如硅麾下急缺干才,舅父去了,必得重用。”高兴不失时机地补了一句。
     陈奕放下酒杯,沉声道:“既如此,我父子便去投南宁国!”
    喜欢。
  

二百零九 酬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