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一百一十四 南宁国现状[2/2页]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江湖无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采矿并列,尤其是木材。”史津回道:“国内密林无数,多优良木材,可造大船。
     臣斗胆,请陛下派船匠入南宁国,就地取材造船。”
     “这才是尔回朝的目的吧?”赵昰笑道:“乌木,朕收了,船匠,自行招募,朝廷放行。”
     “多谢陛下。”史津美滋滋地谢恩后,回宁王府汇报工作去了。
     “如今南宁国已有农田五十万亩,其一年三收,可得粮食百万石,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能支援黄金侯并售卖周边各国。
     另有甘蔗地五万亩,亩产千斤甘蔗,可得霜糖百斤,皆西去,因为黄金侯控制海道,无需纳税,每年收益一万又五千万……”
     “咦,本王如此富庶,为何没钱花销?”赵小三打断了史津的汇报。
     一百五十万贯,哪怕赵小三建酒池肉林也供的起,然而实际上他还是苦逼一个,一日三餐不过四菜一汤而已。
     “大王。”史津尴笑一声,道:“国内人口稀少,须得朝廷护持,因此三成收益要缴给朝廷,剩下的要购置工具、船只、人口,留存甚少,不能孝敬大王,罪过。”
     “本王就国如何?”赵小三兴致勃勃地问道:“本王能文能武,若是去了,国势必然蒸蒸日上,到时候皇兄缺钱,只好给本王打欠条。”
     说到得意处,赵昺不由手舞足蹈。
     宁王苦皇帝久矣。
     “国内颇为炎热,多有得病而死者,大王尚幼,不良于行,待十六岁就国不迟。”史津劝道。
     “十六岁啊,还要六年,太久了。”宁王立刻闷闷不乐。
     史津不好劝解,只陪着笑继续汇报。
     “国内矿产丰富,金银铜转运国内,获利五十万贯,因此能发展造船,假以时日,南宁国必为南海诸国之首。”
     史津看宁王已经恢复,又道:“只是人口是关键,目下臣等由占城、南越等国购买人口,不过用作应急,非长久之计,关键还得国内移民。”
     “封国如此富庶,百姓为何不去?”赵昰问道。
     史津回道:“实在是太远,百姓宁愿北上或去镇东路琼州路,鲜少南下者。”
     赵昺想了想,道:“带钱了吗?”
     “带了,大王可是要用?”史津回道。
     “走,去国子监,让太学生们好好说说南宁国的富庶,本王倒不信了,还有人能够拒绝发财!”赵昺说道。
     花钱买版面发软文,宁王殿下果真是长大了。
     张伯淳正为报纸亏损而忧心不已,听说宁王来送钱,立刻亲自操笔,写了一篇软文出来。
     其实不算软文,因为只要把两百万贯钱、一百万石粮食的年收入列出来就足够吸引人了,当然,心动归心动,具体付诸于行动的能有多少,尚待观察。
     总之,国朝时报的第一个收费广告打了出去,总算是收到了回头钱,算是相互成全吧。
     随着南宁国的话题发酵,海外的形势也逐渐进入了百姓的视线里。
     倭国抗元、南越内战都是打成了一锅粥,凌方举在马六甲海峡主宰一切,占城人小心翼翼生怕惹的王师讨伐,刘氏王氏宗国正在选址……最最重要的是,海外确实是个发大财的好地方。
     只是对普通百姓来说,南海真的太远了,如果没到穷困潦倒的地步,真不会去闯的。
    喜欢。
  

一百一十四 南宁国现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