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坊的竹牌刻 34;丰34; 字榫眼,总坊的刻 34;羽34; 字,两牌合榫才能显出完整山纹。34;以后进货,先对榫头,34; 张虎举着竹牌演示,34;假牌子榫眼对不上,就是块废竹!34;
周婶来分坊传艺时,发现县民吃饭无辣不欢。她蹲在市集看了三日,见卖辣酱的摊子前总排着长队,立刻有了主意:34;把菌脯切丝,拌上野山椒!34; 工坊里顿时响起 34;咚咚34; 的捣椒声,辣油混着菌香,熏得虎娃直打喷嚏。
34;麻辣菌脯34; 上市那天,阿虎心里直打鼓,没想到开坛就卖空。有个老妇买了十斤,说要给远在京都的儿子寄去:34;这辣味,比城里的酱菜还爽利!34; 周婶看着空了的酱缸,笑得眼睛眯成缝:34;都说一方水土一方菌,没想到辣味也能配松风。34;
秋分那日,分坊的菌圃终于长出像样的松菌。阿虎蹲在竹筛前,用登记簿比对每株菌菇的生长日期,阳光透过通气竹管,在他的账本上投下网状阴影。林羽站在坊门口,看着 34;耕织同源34; 的匾额被晒得发亮,忽然问:34;后悔接这担子吗?34;
阿虎摸着登记簿上的墨痕,想起那些被闷坏的菌菇,想起刻在坛口的名字,忽然笑了:34;以前觉得文书麻烦,现在才知道,每笔账都是菌菇的底气。34; 他转头望向菌圃,新出土的菌蕾顶着松针,比牛角村的稍矮,却多了份泼辣的劲头 —— 就像这分坊,虽脱胎于牛角村,却已长出了自己的根。
山风掠过分坊的飞檐,檐角的山雀风向标轻轻转动,指向牛角村的方向。周婶的麻辣菌脯坛子又空了,商客们排着队打听下一批货的日子;张虎的防伪竹牌成了分坊的标志,每块牌上的榫头都透着耕者的巧思;阿虎的登记簿越记越厚,墨迹里混着松针香,成了分坊最珍贵的 34;菌菇日记34;。
这一晚,林羽在分坊的竹简上记下:34;分坊之难,难在 39; 同39; 与 39; 变39;。同者,菌种工艺不可变;变者,口味经营需随俗。阿虎之错,非在愚钝,而在轻文书;今之悟,非在苛责,而在知敬畏。34; 他合上竹简,听见隔壁传来阿虎背诵算术的声音,嘴角不禁扬起笑意 —— 这或许就是耕者的传承:在挫折里生根,在变通中发芽,最终长成遮天蔽日的大树。
喜欢。
第55章 分坊初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