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9章 工坊革新[2/2页]

农门崛起:羽落田丰 先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然见分晓:风扇组的菌脯色泽金黄,传统组的却有半数长了白霉。
     34;真神了。34; 张大叔摸着风扇吹干的菌脯,爱不释手。
     新工坊落成那日,李二戴着劳役木牌,眼巴巴地望着调味组的陶罐。调味是菌脯制作的核心,历来由老工头亲自把控。
     34;想进调味组?34; 林羽递给他一个竹勺,34;先尝尝这缸菌脯。34;
     李二忐忑地尝了一口,皱眉道:34;盐多了,辣少了,还缺股松木烟熏味。34;
     34;好鼻子。34; 林羽点头,34;从今日起,你归王升管,学配香料。34;
     老刀愣住:34;林哥,他可是......34;
     34;劳役已满,且有长进。34; 林羽拍了拍李二的肩膀,34;耕者不问过去,只看双手。34;
     小虎的 34;脚踏式切片机34; 是工坊的另一惊喜。这机器由松木踏板、青铜刀片和竹制漏斗组成,踩动踏板,刀片自动起落,十斤菌菇眨眼间切成均匀薄片,比手工快十倍。
     34;就像踩水车!34; 虎娃兴奋地演示,34;还不费手劲!34;
     王升的防腐香料包更是神来之笔。他从《本草纲目》中寻得灵感,将花椒、八角、桂皮等磨成粉,用纱布包好放入腌缸。经测试,加了香料包的菌脯在常温下竟能保存半年不腐,比传统方法延长三倍。
     34;这香料包,能跟着商队走天涯了。34; 张虎嗅着香料味,咧嘴笑。
     六、余波:革新后的隐忧
     当新工坊的菌脯以日均百斤的速度产出时,林羽却在深夜望着账本皱眉。张虎不解:34;产能上去了,你咋还愁?34;
     34;树大招风。34; 林羽指着账本上的 34;聚珍堂34; 字样,34;他们在京都的分店越开越多,咱这革新,怕是要让他们坐不住了。34;
     果然,三日后,黑风寨探马来报:聚珍堂掌柜带着重金,往州府太学去了。
    喜欢。
  

第69章 工坊革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