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青州城。
曾经属于离阳的州牧府,此刻已然换了主人。府内外的旗帜,尽数换成了绣着玄鸟图腾的西楚王旗。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离阳官场的腐朽,而是一种百废待兴的、紧张而又充满希望的气息。
书房内,烛火通明。
年仅十七岁的姜泥,身着一袭象征着王权的玄色长裙,裙摆上用金线绣着简化的山川舆图。她不再是那个躲在人后,手里攥着木剑,满心只有仇恨的小丫头。
此刻的她,正襟危坐于主位之上,面前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军报、民情简牍。她的眉宇间,褪去了少女的青涩,沉淀出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威严与决断。
“曹爷爷,依您看,下一个目标,是取邻近的潭州,还是直插离阳腹地,取更为富庶的允州?”
她的声音清冷,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站在她身侧的,是那位白衣卿相,曹长卿。这位春秋棋甲的脸上,满是欣慰与赞叹。他看着姜泥,仿佛看到了西楚复兴的万丈光芒。
“公主殿下,”曹长卿躬身道,“潭州虽近,但民风彪悍,且有离阳宗室旁支驻守,负隅顽抗的可能性极大,强攻必有损伤。而允州富庶,商贾云集,当地世家早已对离阳苛政不满,我方檄文一到,应者云集。更重要的是……”
曹长卿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深意,“允州,正对着广陵江。”
广陵江。
听到这三个字,姜泥握着笔的手,不易察觉地一紧。
那个约定,那道身影,瞬间在她脑海中浮现。是他,将她从亡国公主的泥潭中拉起,给了她复国的希望,给了她《薪火》功法,给了她一支效忠的军队。
是他,一手缔造了如今的西楚复国之势。
“好。”姜泥压下心中的波澜,声音恢复了平静,“就依曹爷爷所言。传令下去,三军休整一日,明日,剑指允州!”
“喏!”曹长卿领命,缓缓退下。
书房内,重归寂静。
姜泥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向北方。那里,是北凉的方向,也是……他所在的方向。
她已经很久没有他的消息了。自从那道“北莽已残,该你了”的传讯之后,他就像是彻底消失了一样。
虽然她知道,他一定在某个地方,用他那双能看透一切的眼睛,注视着自己。
可……还是会想念。
你……会为我感到骄傲吗?
就在她思绪万千之际,一道熟悉到刻入骨髓的、带着一丝慵懒笑意的声音,毫无预兆地在她身后响起。
“嗯,不错,有几分女王的样子了。就是这眉头皱得太紧,不像是在批阅奏章,倒像是在跟谁置气。”
嗡!
姜泥的身体猛地一僵,仿佛被雷电击中。
她缓缓转身,心脏在胸腔里疯狂地跳动着,几乎要破体而出。
书房的阴影里,一道修长的身影缓步走出。锦衣玉袍,手持折扇,不是徐锋,又是谁?
他还是那副风流倜傥、玩世不恭的模样,仿佛这世间的一切,都不足以让他真正上心。他就那样随意地站着,却仿佛是这方天地的绝对中心。
“你……”姜泥张了张嘴,千言万语堵在喉口,却只吐出了一个字。
眼眶,瞬间就红了。
那份强撑了许久的威严与坚强,在他出现的一瞬间,土崩瓦解。
然而,就在泪水将要夺眶而出的前一刻,她却猛地吸了一口气,硬生生地将那份汹涌的情绪压了回去。
不。
不能在他面前哭。
不能让他觉得自己还是那个需要庇护的小丫头。
她深呼吸,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然后,做出了一个让徐锋都感到有些意外的举动。
只见姜泥后退一步,对着徐锋,庄重地行了一个君臣之礼,躬身拜下。
“西楚,姜泥,拜见公子。”
她的声音,清越而坚定,带着一丝公式化的恭敬。
“自青州起事以来,共计一十三日。我军兵不血刃,连下三城。收编降卒三万
第299章 广陵之约终实现,姜泥情感终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