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倒霉的,他贪的跟一些人相比真不算多,只是他倒霉就倒霉一个少年身上。
这事儿她是听清风她们说的,说是那赵太守不知道怎么就得罪了那少年,那少年又是个有本事的人,愣是拉了百十个百姓弄了个什么联名上书。
那么多的百姓划破手指书写血书,看的人是触目惊心,这联名上书告的就是那赵太守贪赃枉法荼毒百姓,百姓们过不下去才会出次下策。
一份长达十几米的血书在早朝时展开在百官面前,她勃然大怒,立刻就命人去查此事,查到的结果是那些百姓所言属实。
朝堂中不少大臣想为赵太守说话,官官相护,下面的人贪,说白了贪的银子多半都是给了上面的人,那赵太守上面的人是谁她不知道。
她知道的是,那人一定是朝堂中的人,不顾那些人的劝阻,她执意收押赵太守,而后判了腰斩。
有时候她不管不代表可以让那些人为所欲为,杀鸡儆猴的事情她做过不止一次,赵太守就是一只被选定的鸡,她之所以判腰斩,就是让那些贪赃枉法的人看着,一旦让她查出来,下场绝对不会好过了。
像这种一人之错,是可以殃及全族的,就像郑悭一样,她是可以斩满门,但她没有,她让人暗里提醒那赵太守,要想保住妻儿的命,就写封休书,妻儿便不算在全族内。
那赵太守虽是个贪官,却不算太坏,知道怎么样做最好,腰斩之前一封休书给了太守夫人,并在信中提及和其子断绝父子关系,因此保全了妻儿性命。
而她说的赵澜在宫门口辱骂事件,就是在赵太守休妻之后腰斩之前。
赵澜道:“公主说的正是草民,彼时愚钝,惊扰了殿下,至今想起,仍悔恨不已。”
宋肆意看着他,总觉得有些不太能接受,眼前这一身书生气质的人可和宫门口毫无形象破口大骂的人不一样。
她道:“你当日并未告诉她你就是赵太守的儿子,为何瞒着?”
那个时候,她是要出宫办件事,巧了才顺手救下了他,他当时被打得满脸血污,哪儿能辩出长得什么模样。
那少年一看见她,从地上爬起来顺手在脸上一抹,抹的脸上更是惨不忍睹,呲着牙就朝她扑来。
宫门的侍卫速度极快的将他拦了下来,清风她们见状大怒,要将他扔进大牢,她原以为此人是为她以前杀的哪个人来报仇的,也懒得纠缠,就让侍卫们把他丢大牢里了,但是也特意吩咐过不能为难。
这样做不过是为了挫挫少年人的锐气罢了。
事后几天她就吧这事儿抛在脑后了,每天要处理的事情那么多,她哪儿有那精力去想一个连面都没看清的少年。
还是清雪最后提醒她,说是牢里来了人,那少年一直吵吵嚷嚷的要见她,为她该怎么办,她也是看折子看的乏味了才心血来潮去大牢看他。
而那少年,从头到尾都没说是那赵太守的儿子。
第334章 前尘往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