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七章 孩子如何成长[2/2页]

南嘉记事 云下初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那架子上干干净净,一丝灰也没有。
     贺兰予想起贺兰愿才离开不几天。这一切该还是他的功劳。
     他看了三个时辰,寻到三处‘白云生处。
     第一处,于西府九千苗寨。
     那里地处偏远,世世代代居于重山峻岭,马车不可通,他们依水而住,食豆,吃五彩米饭,会用树上的叶子做一种豆腐,据说那种豆腐可解毒。他们为母系,女子做活,男子守家。无汉姓。着作此书的人还用朱砂在一旁小记:不可轻易食他之处食水。
     而西府九千苗寨,之所以叫白云生出,是因为那地多雾,清晨浓雾自山中来,包裹农家吊楼,那苗寨吊楼很是有趣,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半悬空于山间,远看去,宛如‘白云生处。
     第二处,为千灯镇。
     坐落山城。
     山城多湿气,少雪,十年难得见。
     最近一次,于两年前。
     贺兰愿所记。
     根据时间所述,那场大雪,就在贺兰予和慧箜离开的第三天。
     上一个贺兰愿与他们走散,是因为被一场大雪挽留。
     书中记载,那场大雪落了一天一夜,贺兰愿也看了一天一夜,傍晚,隔相江江边的千灯镇人家纷纷点灯,家家户户露出微弱火光,那雪掩盖了乌色檐顶,白雪微光。久久不动。
     贺兰愿书中那一页空白写:“这一慕,仿若‘白云生出有人家。”
     应该是‘白云深处有人家,贺兰愿笔误,却完美契合了贺兰予要寻的线索。
     第三处。
     峨眉金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峨眉多雪,金顶尤是。
     金顶无人家,有佛塔,有道馆,有庵堂,有神仙生处,有‘仙家。
     但落在俗人眼力,俗人还是脱口一句‘白云生处有‘人家。
     仿佛人家和本家,能成一家,仿佛自己,也能翩若游龙宛如惊鸿,落地飞升。
     慧箜临死,说‘白云生处,不必来次,也说要去‘白云生处。
     究竟是为什么?
     贺兰予走出珍宝阁,没用惊动躲角落打盹的老叟。
     他袖中摸到那把匕首,匕首撞到他手腕不曾离身的佛珠——那是慧箜最后留给他的东西。
     他的木钵,他的禅杖,他木头雕的小和尚,一样都没能留下。
     他眼睁睁看小和尚消失在他面前,他也错过了。
     他只能埋葬那个带着笑脸的,头很圆的木头小和尚。
     再立一个无字碑。
     他一开始寻那小和尚,是想要他渡他,渡字好听,比死好听。
     他只对小和尚说渡。
     实际上,他想死。
     死对于出家人似乎很复杂,他们叫舍身,叫圆寂,叫坐化,叫飞升。
     小和尚对他的死也很复杂,很严肃。
     也要他严肃对待。
     可是他如何严肃呢?
     小和尚大概不懂,凡人对于自己的东西,哪怕是命,都总是漫不经心的,想着总是自己的东西,故而不珍惜,你看那珍宝阁所藏着的,有几个是一开始属于自己的?
     你看那凡人匆匆追求的,死死抓住的,不都是不属于自己的?
     老话说,饭是别人的香。
     这话对的。
     凡人总这样。
     贺兰予也不例外。
     小和尚,我虽然长生,可是我也是凡人啊。
    喜欢。
  

第四十七章 孩子如何成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