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过,贸然出城,难保不会再度遭遇埋伏,被那无情的烟火吞噬,陷入绝境。
李自成眉头紧锁,眉心拧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满心焦虑,仿若热锅上的蚂蚁,来回踱步,却又无计可施。
宋献策与李岩亦是绞尽脑汁,脑袋里的思绪如同乱麻,苦思冥想,试图从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找出一条生路,却始终拿不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计谋。
众人无奈,只得暂且各自回营疗伤,养精蓄锐,以待时机,此刻,沉默与伤痛笼罩着每一个人,只有那微弱的希望之光,还在黑暗中倔强地闪烁。
曹化淳此刻仿若战场上的拾荒者,却又带着几分悲壮与决绝,正忙碌于收拢残局。
他亲率一众手下,身影在硝烟弥漫、尸横遍野的战场各处穿梭,好似在废墟中寻找珍宝的探险家。
战场上,受惊的战马嘶鸣着四处奔逃,扬起漫天尘土,他和手下们不顾危险,一个个箭步冲上前去,将那些受惊后四散奔逃的战马逐一牵回。
一番辛苦忙碌后,共计收拢得七万余匹陇西高头骏马,这些战马个个体型矫健、神骏非凡,身姿挺拔如松,鬃毛随风飞扬,仿佛自带一股傲视群雄的气势。
它们大多来自甘肃镇、固原镇、宁夏镇、榆林镇等边军营地,那些地方,可是孕育良驹的摇篮,也是勇士的诞生地。
大顺的老营兵卒,有大半正是出身于这四镇的逃兵,他们在边疆的风沙中磨砺,久经沙场,悍勇善战,为大顺的崛起立下过赫赫战功,每一次冲锋陷阵,都有他们无畏的身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外,还有一些是自李自成追随高迎祥起,便一直忠心耿耿跟随他的老部队成员,彼此间情谊深厚,同生共死,历经无数生死考验,不离不弃。
然而,经此一役大败,于大顺而言,这损失已然不是简单的伤筋动骨,而是犹如被人狠狠抽去了脊梁骨一般,致命且惨痛。
精锐部队里,那些从四镇投奔而来的边军将士,几乎死伤殆尽,曾经那威风凛凛、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勇猛之师,如今元气大伤,风光不再,好似陨落的星辰,黯淡无光。
曹化淳审时度势,并未打算将这批珍贵的战马再度贸然投入战场。
他深知,当下局势危急,每一步决策都关乎生死存亡,这些战马另有大用。
一方面,它们将承担起运输战利品的重任,战场上缴获的物资、器械,那可是决定胜负的关键,都需靠它们一趟趟搬运回营;
为后续的作战提供坚实的物资保障,就像源源不断的血液供给,维持着军队的生机;
另一方面,运送补给同样离不开这些得力的“脚力”,前线将士的粮草、弹药能否及时供应,全仰仗它们在崎岖道路上的奔波,它们就是军队的生命线。
有了这批战马作为坚实后盾,曹化淳心中燃起一丝希望之火,他坚信,要不了多久,便能重新组织起一轮对宣府镇的凌厉攻势。
果不其然,局势的发展正如他所料,不久之后,改良后的投弹机即将运抵前线。
这新式投弹机堪称攻城的夺命利器,浑身散发着冰冷的金属光泽,仿佛在向世人宣告它的恐怖。
一经亮相,必然能让敌军胆寒,令活下来的敌人永生难忘。
其威力与连弩、手雷、地雷等凶悍武器并列,在战场上,它们将成为闯军走向失败与覆灭的关键依仗,是黑暗中的曙光,为大明带来了新的希望。
喜欢。
第55章 宣府危局,豫东有信(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