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9章 鲁地劫临,燧发设想(八)[1/2页]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三千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眼见圣上亲自提及地雷点火这一关键之事,卢大匠微微低头。
     浓密的眉毛紧蹙在一起,眼神中透着思索的光芒,沉思良久,脸上才泛起一丝略显无奈的神情,这才开口禀道:
     “回禀圣上,这其中的玄妙之处在于,我们采用了燧石摩擦点火之法。
     您也知道,白磷这东西性质特殊得很,就像个急性子,一旦温度达到了合适的程度,便极易燃烧起来,我们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让它来引燃信子。
     如此这般精心设计,才能确保这地雷在使用时没有哑弹的后顾之忧啊。”
     朱有建乍一听到这个说法,不禁微微一怔,双眼瞬间睁大,脸上露出些许惊讶之色,心中暗自思忖:
     如今竟然已经用上燧石了?这可是个新鲜事儿。
     既然已经有了这般便利好用的东西,为什么平日里见众人还都在用那普普通通的火折子呢?
     这其中难道有什么隐情不成?
     这般疑惑如同藤蔓一般,在他心头盘桓缠绕,他也不是个藏得住事儿的人,当即就把心中的疑问问出了口。
     卢大匠闻听圣上的疑问,这次沉默的时间更久了些,他微微低下头,双手交叠放在身前,似是在小心翼翼地字斟句酌,仿佛每一个字都要经过千般思量。
     良久,他才缓缓抬起头,不紧不慢地开口:
     “圣上有所不知,这燧石的使用历史可悠久了,能追溯至五千年前呢。
     上古之时,燧人氏之所以能得名,实际上是因为他所在的部落坐拥一座珍贵的燧石矿,偶然间发现燧石可摩擦出火花来。
     那时候,部落里的子民们就靠着贩卖燧石来维持生计,来来往往穿梭于各个部落之间,久而久之,其他部落便称呼他们为燧人氏了。
     再者说,宫中平日里日常所用的火石,其实都是燧石啊。”
     言至此处,他的眼角余光轻轻斜瞄了王承恩一眼,那眼神里似有深意。
     王承恩敏锐地察觉到了这道目光,像是被人戳中了痛处,赶忙缩了缩脖子,低着头,一声不吭,大气都不敢出。
     朱有建愈发觉得饶有趣味,心中的好奇仿若被点燃的火苗,熊熊燃烧起来,不禁微微倾身向前,追问道:
     “可朕听闻,燧人氏不是以钻木取火而闻名于世吗?
     这在诸多典籍史册之中均有记载,朕自小熟读,印象颇深,怎如今听卢大匠所言,却好似另有隐情?”
     他前世身为现代人,生活习惯使然,并不抽烟,平日里自然从未接触过煤油打火机之类需用火石打火的物件,对燧石究竟是何模样全然陌生,此刻有此疑惑,也在情理之中。
     况且,他此前对于燧人氏的认知,皆是源自正统的史书典籍,似乎也并无差错,如此一来,眼前的矛盾愈发勾起了他的探究欲。
     卢大匠闻言,嘴巴微张,脸上露出一丝惊愕之色,一时之间竟愣在原地,不知该如何巧妙地向圣上解释才好。
     在他看来,这燧人氏的“燧”字,本就明明白白意指燧石,既然上古之时已有现成可用的燧石,何苦还要大费周章地去钻木取火呢?
     那钻木取火的过程何等艰辛,耗时费力,效率低下,若说是用铁矿石摩擦燧石取火,倒还说得过去。
     毕竟铁矿石质地坚硬,与燧石相互摩擦能产生火花,可单纯的钻木之举,实在是多此一举,令人费解。
     他心中暗自思索,怎样才能以最通俗易懂又不失敬重的方式,解开圣上心头的疑惑。
     朱有建见卢大匠面露难色,迟迟未答,便微微仰头,目光望向远处,略一思索,脑海中仿若有丝丝缕缕的线索逐渐串联起来,倒也渐渐想通了其中的弯弯绕绕。
     他眸光一闪,决定不再纠结于此,于是便轻巧又自然地转移了话题。
     恰在这时,他脑海中仿若一道闪电划过,突然灵光一闪,想到既然当下已然知晓

第109章 鲁地劫临,燧发设想(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