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终于,于崇祯十六年,德王府的传承在众人的期盼中得以重新延续,宛如一盏将熄的灯火又被重新点燃;
次年,鲁王府也在不懈努力下恢复了建制,让众人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面对晋、豫、秦三地这般错综复杂、艰难困苦的局势,朝廷就像一位疲惫不堪的巨人,实在是有心无力,分身乏术。
虽说如今整体形势稍有好转,可一想到三地藩王后裔,众人的心头便笼罩上一层阴霾。
在这连年战火、动荡不安之中,他们究竟还能余下几人呢?
是蜷缩在某个隐秘角落,苟延残喘,还是早已在硝烟中灰飞烟灭?
没有人知道答案,唯有那无尽的叹息声,在营帐内悄然回荡。
自开封城在游击队的雷霆攻势下被成功集火攻破后,整个开封府境内瞬间就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局势彻底沸腾了起来。
无数游击小队们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又似山林间敏捷的猎豹,星罗棋布地散布在各个角落,时不时就从暗处闪现,杀得敌军措手不及,四下出没的身影让敌人胆战心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从大名府出发的三万人,穿越开封府,若饿虎扑食一般的姿态,分出几十条路线,直捣汝宁府。
彼时的汝宁府,刚刚经历连番战火的洗礼,城垣之上弹痕累累,城内百姓疲惫不堪,经济凋敝,早已元气大伤。
很多小城连集结的千人队伍都无法挡住,只能低头接受屠戮,伍长以下的乱军成为他们的战利品,城内百姓麻木地看着游击队进入。
虽然没有受到骚扰,却没有什么开心的表情。这些年来,明军来了又走了,闯军走了又来了。
他们早已苦不堪言,对于未来是迷茫无助的。
淮滨、固始、商城、新县、信阳等地更是不堪一击,这些小城池的防御力量本就薄弱,在精锐之师的冲击下,就如同狂风中的烛火,不堪一击。
守军们望着潮水般涌来的明军,心中的防线瞬间崩塌。
不出三日,继开封府之后,汝宁府全境再度回归大明版图。
三百余支小队稍作休整、重新分配兵力后,马不停蹄地向着南阳进发,继续执行自己的发财大计。
当豫东、豫南两地相继挣脱阴霾,重回大明王朝的朗朗治下之时,豫东南那里有座归德府,却仿佛被一层诡异的迷雾所笼罩,诡谲离奇地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
瞧这归德府,地理位置那叫一个得天独厚,西北方向紧紧挨着刚经历战火洗礼的开封,西南一隅又与同样局势动荡的汝宁毗邻而居。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放眼望去,此地竟不见一支游击小队的身影进驻,仿若被世人遗忘的孤岛。
这般奇特的景象,不出意外地引发了一连串令人啼笑皆非、荒诞不经的事儿。
且看那盘踞在归德府内的一万多名乌合之众,本想着趁乱世浑水摸鱼,占山为王,可如今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凄惨悲凉。
就说雎州、柘城、郸城等地的乱军吧,这些个头脑发热、利欲熏心之徒,以为有机可乘,竟贸然集结队伍,大张旗鼓地带队前往汝宁府劫掠财物。
哪曾想,他们刚踏入汝宁府境内,就一头撞上了大明王朝的百人精锐小队。
这些精锐小队已经身经百战,自信心爆棚,个个如猛虎下山,见着这群乌合之众,哪会手软?
三两下就将他们一举生擒,还缴获了大量财物。
这下可好,这些乱军反倒成了明军的“意外之财”,为其提供了丰厚的“战利品”。
喜欢。
第112章 豫南连捷,鲁地报哀(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