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深知开封城的重要性,一咬牙,不惜散尽家财,请来高铭衡主持军务,拼死抵御闯军的进攻。
这一场攻守大战,惨烈程度超乎想象,足足持续了九个月之久。
期间,李自成久攻不下,焦头烂额之际,军师宋献策献上一条阴毒至极的计策:
引黄河之水,水淹开封城。
那滚滚黄河水,一旦决堤,势如破涛,威力无穷,任谁都难以抵挡。
与此同时,高铭衡这边也在苦思破敌之策,同样打起了黄河的主意,试图以水攻来击退李自成的大军。
于是,在郑州段,黄河堤岸被掘开,一时间,大水汹涌而出,直扑闯军阵地。
这一招确实成效显着,闯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大水打得措手不及,损失惨重,无奈之下,只能暂时退出开封府,以求喘息之机。
然而,李自成岂会善罢甘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也如法炮制,派人在另一处掘开了黄河。
这下可好,已经是地上黄河的涛涛之水,如脱缰野马般冲向开封城,瞬间将这座繁华的城池淹没。
刹那间,开封城内哀鸿遍野,百万户人家惨遭灭顶之灾,曾经热闹非凡的街巷,如今只剩下不到两万人在洪水中苦苦挣扎求生。
后来,李过瞅准时机,再度挥军攻入已然破败不堪的开封城。
不过,此时的开封城已再无多少油水可捞,李过留下几千人留守后,便带着大部队向山西方向回归闯军主力。
经此一役,开封城元气大伤,防御空虚到了极点,以至于后来游击小队仅仅集结一万人,便能轻轻松松地将其攻下。
再看黄河,经此变故,河道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黄河从开封城奔腾而过,裹挟着泥沙与洪流汇入涡水,又自郑州东面蜿蜒流过,同样汇入涡水。
最终,涡水带着浑浊的黄河水一路向东,浩浩荡荡地流进淮河。
而徐州段的黄河,由于上游水源被切断,水流逐渐干涸,仅仅两年时间,渐渐沦为了故道,只留下一道道干涸的河床,诉说着往昔的沧桑与变迁。
可千万别小瞧了这后续的风云变幻,徐州的麻烦事儿啊,那才只是刚刚开了个头。
黄河改道之后留下的故道,里头淤积了满满当当的泥沙,本以为会就此形成一片沼泽,成为天然的屏障。
谁能料到,现实却背道而驰,诸多地方不但没积水,反而干涸得厉害,人马轻易就能穿行而过,这无疑给心怀不轨之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崇祯十七年正月,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席卷大地,徐州却陷入了一片战火纷飞之中。
一群乱军如汹涌的潮水般蜂拥而至,对着徐州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势,守城的将士们拼死抵抗,可终究难敌乱军的汹汹来势,城池很快就被攻破,乱军直接长驱直入,攻入了旧城之中。
而令人咋舌的是,此次带队的乱军首领,和之前攻城的竟然是同一人,这家伙就像是阴魂不散的鬼魅,反复搅扰着徐州的安宁。
正月攻陷徐州城后,这乱军首领贼心不死,立刻整顿队伍,从归德府一路疾驰,浩浩荡荡地进入豫地,妄图取道开封府,再攻入大名府,进而实现与李自成的大军会师于京城的野心。
只可惜,他的如意算盘打得虽响,运气却实在太差劲了。
就在这关键时刻,朱有建如同天降神兵般穿越而来,一到这儿,便雷厉风行地发起了抢地运动,局势瞬间扭转。
彼时,乱军的前锋军已然踏入真定境内,个个磨刀霍霍,就等着扫清前方的障碍,好让后面的大军顺利开进保定府。
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游击小队神兵天降,不由分说地就把前锋军变成俘虏给拉到了大兴。
这游击小队也不含糊,办完这事儿后继续马不停蹄地向前挺进,在大名与彰德两地和乱军狭路相逢。
那些乱军平日里烧杀抢掠,看似嚣张跋扈,可真碰上这些不讲“武德”、作战勇猛的游击小队,立马就原形毕露,根本不是对手,吓得掉头就跑,拼了命地往豫南逃窜。
喜欢。
第163章 欲炸古道,徐州战启(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