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烽火连天、局势动荡的年月,方正化执掌的御马监犹如一支隐秘而关键的利箭,蓄势待发。
经过严苛且专业的培训后,这些太监们肩负重任,马不停蹄地奔赴各个关隘口。
其中被委以炸古道重任的那一批,个个神情坚毅,携带着地雷,如同暗夜行者般悄无声息地踏入了蜿蜒曲折、神秘莫测的古道之中。
他们可不是寻常之辈,乃是真正经历过血雨腥风、打过不少硬仗的精锐力量。
一入古道,他们凭借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迅速朝着深处摸去。
这古道内,怪石嶙峋、沟壑纵横,果然是暗藏玄机。
不多时,他们便接连发现了诸多看起来极为适合布设地雷的绝佳之地。
眼见到手的“建功”良机,这些太监们顿时激动得热血沸腾,双手都微微颤抖起来。
他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埋雷,一颗颗地雷被小心翼翼却又迅速地安置妥当,仿佛埋下的不是夺命的凶器,而是他们通往荣耀之路的希望种子。
然而,在这忙碌与兴奋之中,他们却全然将方统领之前的悉心交待抛到了九霄云外。
方正化此前可是千叮万嘱:
“找到险地炸了,然后撤回来。”
可此刻的他们,望着眼前一处又一处的险地,心里犯起了嘀咕:
统领既然说炸险地,那想必是所有险地都得炸吧?
您瞧瞧,这哪条古道若是少于五六处险地,都不好意思称自己叫古道呢!
这模棱两可的理解,让他们最终笃定:
既然如此,那就炸个痛快吧!
于是,在这幽深的古道里,他们越干越起劲儿,全然不顾及后续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一心只想把眼前这些“天赐良机”利用起来。
让地雷的威力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绽放,殊不知,他们这一莽撞的决定,或许会给战局带来意想不到的变数,而他们自己,也即将在这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博弈中,踏出未知的下一步。
御马监的太监们执行炸古道任务时,并没有按照常规的一条接一条来炸,而是别出心裁地分成了两队同时行动。
可谁能想到,这两队人马竟都犯了同一个致命的错误——对他们手中地雷的威力,缺乏最基本的认知。
话说这些地雷,那可是陈大匠与卢大匠两位能工巧匠的心血结晶。
用“用力过猛”来形容它们的威力,那可一点都不为过,只有真正见识过的人才明白,这地雷一旦爆炸,其威力究竟有多恐怖。
刚开始的时候,炸路小队在山峡两边都埋下了地雷。
他们满心期待着一场“完美”的爆破,可当爆炸的那一刻来临,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
只见随着一声巨响,山摇地动,那山峡一侧的山体竟然直接崩塌了,大量的土石瞬间将道路完全堵死。
这威力之大,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根本就用不着对面再埋雷炸山了。
这可就尴尬了,原本朱有建预估,至少需要左右两边各二十枚地雷才能成功造成堰塞的效果,可现在倒好,仅仅一枚地雷就达到了目的。
然而,这些御马监的精锐们,一个个死心眼儿,根本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他们按照既定的计划,执着地炸完了所有自以为是的“险地”。
等他们完成任务后,才惊讶地发现,竟然还剩下了许多地雷。
这些人也是干脆,秉持着“一不做二不休”的想法,竟然每隔一段距离就在卢龙道的山峡处埋雷炸山。
就这样,在他们的“努力”下,卢龙道硬生生地被炸掉了五十座山峡。
谁能想到,这原本用于军事目的的疯狂举动,却意外地为卢龙道创造出了一处独特的旅游景点——近五十个堰塞小湖。
这些小湖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卢龙道的两侧,在后世更是被人们称为“卢龙连池”。
当初那些御马监的太监们,恐怕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的一次失误,竟然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这样一道别样的风景。
古北道,这条承载着两千年悠悠历史的古老通道,在一场惊心动魄的变故后,终究还是沦为了历史的尘埃。
第175章 归德光复,炸断古道(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