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得措手不及,原以为胜券在握,却没料到吴三桂这步棋走得如此诡异。
大顺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遇吴三桂与满清的联军前后夹击,顿时陷入绝境,最终败得一塌糊涂。
那曾经意气风发、一路高歌猛进的大顺军,就这样在历史的洪流中折戟沉沙,令人叹息不已。
方正化奉命行事,派遣人手前往辽西走廊那片茫茫沙滩上布雷。
临行前,他谨慎地向主子朱有建询问:
“主子,咱们此番行动,是否依旧计划从山海关通过?”
朱有建微微皱眉,目光中透着几分忧虑,沉声道:
“人心难测啊!这局势波谲云诡,山海关那边变数太多,还是稳妥些为好。”
思索片刻后,他果断安排道:
“你们直接前往永平府海岸边,乘船过去布雷即可。”
就这般,这一队布雷的人马,比那两队去炸古道的,行程上足足耽搁了一天多,才辗转抵达滩涂之地。
无巧不成书,他们前脚刚到,祖大寿率领的队伍后脚便刚刚过去不久。
说起来,大明的军工技艺在往昔岁月里也曾绽放光芒,早早就研制出了专门用于滩涂、沼泽这类复杂地形的自触式地雷。
此种地雷设计精妙,踩踏上去的瞬间并不会爆炸,而是待脚步挪开之后,才会轰然起爆。
其奥秘就在于地雷盖下方藏着一根精巧的悬针,一旦有人踩下,悬针便会与燧石紧密接触,此时因没有空气流入,所以暂不引爆。
待脚步松开,悬针复位,外界空气迅速涌入,瞬间摩擦出的火花,点燃底药,从而引发剧烈爆炸。
然而,这一批御马监精英带来的地雷却并非此种先进型号。
朱有建本人也未曾知晓明朝还有这般高科技的地雷,他们所携带的依然是传统的自拉式地雷,且与炸山所用的地雷一样,属于威力很大的巨爆型。
眼见到手的任务因地雷类型不对而陷入僵局,这批御马监精锐顿时傻了眼,面面相觑,满心焦虑:这可如何是好?
众人绞尽脑汁,最终无奈之下,想出了一个笨办法:
“干脆咱们就趴在沙滩上吧,晚上退回船里,白天再过来趴着。”
如此这般,权当是一种临时的应对之策。
一个时辰过去,祖大寿那边策反吴三桂的行动以失败告终,什么有用的消息也没探听到,队伍头领见此行无果,当机立断决定原路返回。
谁能料到,返程途中竟与御马监精锐不期而遇。
御马监精锐们乍一瞧见这支队伍,还以为是鞑子从山海关方向杀来,顿时惊得目瞪口呆,脑子里一片混乱: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吴三桂叛变了?
还是说这些人妄图攻入山海关?
此刻,事态紧急,根本没时间容他们细细思量。
待那支疑似鞑子的队伍完全踏入雷区,他们也顾不上许多,咬咬牙,狠狠心,果断拉起了地雷……
随着一声令下,地雷轰然起爆,刹那间,地动山摇,仿若天崩地裂一般。
那爆炸的威力超乎想象,强烈的冲击波如汹涌的潮水般向四周肆虐。
身处远处的人们只觉双耳“嗡”的一声,瞬间失聪,脑袋也被震得晕乎乎的,整个人都懵了,满心骇然:
这哪里还是普通的地雷啊,这劲道也太猛啦!
此前那两批去炸山的御马监人员,在初次见识到一枚地雷的恐怖威力后,就学乖了,纷纷找来沾水的棉花球,紧紧地塞住耳朵,以防被那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所伤。
可这一回,情况却截然不同,并非是单枚地雷的威力所致,而是由于同时起爆的地雷数量实在太多。
按常理来说,沙滩地势开阔,土质松软,声音应当不至于太过响亮,可谁能想到,架不住这海量的地雷一起“发威”啊!
再看那实际的战场,简直惨不忍睹。
硝烟弥漫之中,人和马被炸得肢体横飞,哪里还有什么全尸,统统都被炸成了碎片,血肉与泥沙、海水混作一团。
原本平坦宽阔、可供马匹驰骋的沙滩,此刻已面目全非,彻底消失不见,放眼望去,与沼泽地
第177章 归德光复,炸断古道(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