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精神,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
“这个得去瞧瞧,快,安排下去,朕即刻启程。”
说罢,他便起身整理衣装,准备奔赴皇庄,去一探究竟这新炮究竟有何神奇之处,或许,这会是拯救大明这艘破船的一线曙光。
皇庄所处之地,地理位置颇为独特,其位于京城西北方向,距京城并不遥远。
遥想往昔,时光回溯至唐朝中叶,彼时这片区域因特殊的水系分布,呈现出一片沼泽湿地的景象,水草繁茂,泥淖深陷。
岁月悠悠流转,到了五代时期,局势动荡,这片土地被后晋拱手送给了辽国,而它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身份——燕云十六州里的昌平州,自此开启了在不同政权下的变迁历程。
后来,金国强势崛起,攻占此地后建立中都,雄心勃勃的金人为了契合都城发展,大兴土木,对中都的地理地貌展开了大规模的修整,使得这片区域的面貌焕然一新。
紧接着,元朝的铁骑踏至,同样相中这块风水宝地,在此营建大都。
由于过去沼泽众多,历经岁月沉淀,诸多湖洲错落分布,元朝人形象地将此处唤作“海子甸”,这个名字也承载了那段独特的历史记忆。
直至明朝,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大明将首都迁至此处后,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地理改造宏图。
朝廷组织能工巧匠,重新挖湖聚水,凭借非凡的智慧与毅力,硬是将曾经的海子甸沼泽湿地改造成了适宜种植的肥沃田地,为京城的物资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宪宗在位期间,更是独具慧眼,将这片土地精心划进皇庄范畴,并耗费心力修建海西苑。
专为万贞儿打造一处消暑胜地,以供其在炎炎夏日享受清凉,这其中蕴含的深情也成为了宫闱间的一段佳话。
此后,改造工程仍未停歇,进一步的掘湖行动持续展开,将不远处的一片水域命名为“翰海”。
谁能料到,这片水域在日后竟发展成了闻名遐迩的圆明园,承载了无数的辉煌与沧桑,见证着朝代的更迭、历史的演进,也为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神秘而厚重的文化外衣。
鲁有林潜心钻研火器的这片所在,名为八里庄,地处皇庄边缘,位置颇为偏僻。
这日,阳光洒在京城的街巷,王承恩与王德化二人率领着一众侍从,簇拥着朱有建乘坐的轿车,浩浩荡荡地从西直门驶出内城。
车轮滚滚,马蹄哒哒,一行人于未时末顺利抵达八里庄。
刚一入庄,一片开阔地便映入眼帘。
此地便是鲁有林特意筹备出来的试验场地,为了这场火器试验,他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仅仅耗费两天时间,就搭建起一座简易观礼台。
说是观礼台,其实构造并不复杂,不过是一座将近一丈高的台子,周围用坚实的木料支撑,搭建得稳稳当当。
台子上方,一顶华丽的华盖高高撑起,既能遮阳挡雨,又为这略显简陋的台子增添了几分庄重之感。
台子之上,摆放着一张宽大的太师椅,朱有建待会儿便能坐在上头,居高临下地观看新炮试验。
这台子面积不小,足以容纳二十多名禁卫在周围严密守护,确保圣上的安全万无一失。
此刻,阳光洒在观礼台上,微风轻轻拂动华盖,仿佛都在静静等待着即将到来的震撼一幕。
而鲁有林和他的新炮,无疑是这场大戏的主角,即将在这片开阔地上粉墨登场,接受众人的检验。
这片试炮场着实广阔无垠,极目远眺,平坦的地面一直向远方延展,仿佛没有尽头。
在那高耸的观礼台前方六丈之处,静静矗立着一个颇为奇特的框架,框架左右两侧。
各有一根粗壮的辕桩深深扎入地面。两根辕桩之间,间距约莫五尺,稳稳地撑起着整个框架。
喜欢。
第186章 加农组炮,远望之镜(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