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落入敌群中再爆炸,能发挥更大的杀伤力。”
“不过,引信延迟爆炸的技术相对复杂,对引信的制作工艺和精度要求较高。目前本朝在这方面的应用还不够广泛,主要还是以碰触爆炸为主。”
朱有建听着鲁有林的详细介绍,心中对明朝火器炮弹的爆炸方式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他微微颔首,思索着这些不同爆炸方式的利弊和适用场景。
听到鲁有林最后询问新弹该采用何种爆炸方式,朱有建一时陷入沉思。
他在脑海中快速回顾着这些爆炸方式的特点,想着如何能让新炮的威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新炮的威力已经足够惊人,若是在爆炸方式上选择得当,定能在战场上发挥出更强大的作用。
他想到面对不同的敌人和战场情况,或许需要不同的爆炸方式来应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果是对付密集的步兵方阵,引信延迟爆炸的方式可能更为合适,能让炮弹在敌群中炸开,造成更大的杀伤;
而若是对付骑兵,碰触爆炸的方式或许能更快地对骑兵及其马匹造成伤害,阻止他们的冲锋。
思索良久,朱有建开口道:
“鲁爱卿,这新弹的爆炸方式容朕再细细考虑一番。不同的战场情况需要不同的应对之策,我们要确保这新炮和新弹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你先继续完善相关技术,有什么新的进展及时向朕汇报。”
鲁有林恭敬地应道:
“是,圣上。老奴定当竭尽全力,将新炮和炮弹的技术进一步完善。”
朱有建满意地点点头,看着眼前的组合炮,心中对大明的军事力量又多了几分信心。
他相信,在鲁有林这样的能工巧匠的努力下,大明的火器定能更上一层楼,在战场上克敌制胜。
随后,朱有建饶有兴致地拿起手中那造型精巧的望远镜,轻轻摩挲着筒身,眼中满是探究之色。
随即抬眸望向鲁有林,开口问道:
“鲁爱卿,这‘远望镜,本朝早前便有了吗?”
鲁有林一听主子提及此事,脸上微微一红,带着几分赧然之色,忙不迭地躬身回话:
“回圣上,这‘远望镜,本朝此前还真未曾有过。乃是钦天监正汤大人精心制作之物,老奴跟着汤大人好生学了一阵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才自己研磨制作出来的。”
说话间,鲁有林的头垂得更低了些,似是生怕圣上怪罪自己技艺不精,没能将这稀罕物件学得炉火纯青。
朱有建微微挑眉,饶有兴致地把玩着手中的望远镜,又追问道:
“哦?这汤大人是何许人也,竟有这般本事能做出这远望筒?鲁爱卿你又是如何学会制作的,可曾耗费不少功夫?”
他想知道明朝什么时候有望远镜的,也想知道鲁有林在学习制作过程中经历了什么。
鲁有林连忙恭敬地回答道:
“圣上有所不知,这汤大人名为汤若望,乃是西洋传教士,在钦天监任监正之职。
此人博学多才,精通天文历法、器械制造等诸多学问,这远望筒便是他带来的西洋技艺所制。
老奴当时听闻他有这等本事,便时常向他请教学习,汤大人倒也不藏私,耐心传授。
老奴起初学习时,着实费了一番功夫,研磨镜片、组装部件,每一步都反复尝试,失败了许多次,才终于学会了这远望筒的制作方法,能自己研磨出成品来。
虽过程艰辛,但能为圣上献上这新奇物件,老奴也觉得值了。”
说罢,鲁有林微微低下头,脸上露出一丝自豪的神情。
咱们华夏的古代可真是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奇特劲儿。
遥想那工业革命所需的各类机械,早在鲁班生活的时代,就已然奠定下了根基。
就拿木工里精巧的榫卯结构来说,那严丝合缝的拼接,不就是机械构造精密配合的雏形嘛!
还有水利灌溉上的水车,靠着水流推动,自动运转,把低处的水引向高处农田,这动力传输的巧思,简直就是现代机械动力系统的原始模型。
喜欢。
第189章 加农组炮,远望之镜(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