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站在原地。
朱有建见状,心中不禁长叹一声,暗自思忖:
这么聪明伶俐、在火器器械钻研上颇有建树的人,居然连这么个在自己看来相对简单的光学原理都不清楚,想必是此前从未接触过相关基础理论知识。
他微微摇了摇头,既有些许失望,又带着几分无奈。
不过好在,自己虽算不上光学领域的专业行家,却恰好知晓这其中的原理,看来今日得好好给鲁有林上一课了,也好让这望远镜的研发能借此突破瓶颈,更上一层楼。
朱有建微微扬起下巴,眼神专注地看着鲁有林,耐心解释道:
“鲁爱卿,你且听好。这远望镜啊,它前面那块镜片,名为摄景物镜,作用可大着呢,专门负责捕捉远处的景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靠近咱们眼睛这边的,则叫做目镜。其中的关键在于,物镜其实就是个放大镜,它能够把远方的物体摄入,然后奇妙地聚成一个小小的光点,这个过程,你能理解吧?”
说着,朱有建稍作停顿,目光紧紧锁住鲁有林,似是在确认他是否跟上了思路。
见鲁有林轻轻点头,朱有建接着说道:
“紧接着,这个聚成的光点会精准地出现在目镜的中心位置。而目镜呢,它是凹进去的形状,有着独特的发散功能,能将那个光点再度发散,使之顺利地进入咱们的眼睛里,如此一来,咱们便能清晰地见到被放大后的景物了。”
朱有建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试图让抽象的原理变得更加直观。
“那么,如何才能让看到的景物放得更大呢?”
朱有建微微提高了声调,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兴奋,
“这就涉及到物镜焦点的调整了。当我们把物镜的焦点距离弄得更远一些时,它所能摄入的景色就会更近,相应地,咱们最终看到的画面就能放得更大。
那么,如何将焦距弄得更远点?就得想法将镜片磨得弧度更多些,弧度类球体。鲁爱卿,你可得仔细琢磨琢磨这番话里的深意啊!”
朱有建深知这些原理对于鲁有林改进远望镜乃至火器研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说得格外用心。
说完这些,朱有建觉得这光学原理确实有些枯燥乏味,担心鲁有林一时难以消化,便摆了摆手,抬脚迈步,准备离开。
他心想,鲁有林聪慧过人,给他些时间去思考、实践,想必定能有所突破。
朱有建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没承想刚走出一段路,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一拍脑门暗道:
“哎呀,光顾着探讨那望远镜的事儿,竟忘了交代鲁有林加紧制作这威力惊人的组合炮。张家口那边局势吃紧,正急需这般利器震慑外敌。”
想到此处,他立刻停下脚步,转头环顾四周,瞧见王德化正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便招手将他唤至跟前。
朱有建神色凝重地对王德化说道:
“德化,你且记下,待会儿回去务必向鲁爱卿传朕旨意,令他即刻组织人手,全力加紧制作这种组合炮,越快越好,制作完成后,火速运往张家口方正化处备用。这事儿关乎大明边疆安危,切不可有半分懈怠,明白吗?”
王德化连忙跪地,口中高呼:
“老奴明白,定当将圣上旨意原原本本传达给鲁有林,绝不敢有误!”
交代完此事,朱有建这才满意地点点头,整了整衣装,施施然坐回轿中。
马夫吆喝着,马匹开始前行,轿车稳稳地向着养心殿的方向行去。
一路上,朱有建闭目养神,脑海中却还在不断思索着今日所见的组合炮以及望远镜之事,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才能让大明的军事实力更上一层楼。
与此同时,在另一头,曹化淳与高起潜正率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押运着大量的财物缓缓进入昌平县境内。
这一路上,两人不敢有丝毫大意,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毕竟这押送的财物数量不菲,一旦出了差错,那可是掉脑袋的大事。
队伍中,每匹马身上都驮着箱子,约有五百之数,它们左右都有骑马的太监护卫,虽然看起来谨慎,但是太监们的眼神里却带着激动的神采。
喜欢。
第190章 加农组炮,远望之镜(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