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06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领悟人类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2/2页]

玉皇大帝转世之长生诀续! 国泰民安张玉皇3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底的淤泥里埋着无数这样的种子,有的发了芽,有的烂成泥,有的则在黑暗中静静等待。
     “你看这些种子。”孟婆的声音带着水汽,“它们曾是凡人的执念,是‘有的余烬。埋进淤泥里看似‘无了,却在等待下一个春天。就像你当年在终南山种下的那棵桃树,冬天时枝枯叶落,看似什么都没了,可根还在土里,来春自然抽枝发芽。”
     张兴东猛地想起那棵桃树。三百年前他飞升那日,桃树正开得灿烂,花瓣落在他的帝袍上,一路带到了天庭。如今那棵桃树还在终南山,只是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它的主干在五十年前的雷雨中折断,却从断口处生出了新的枝丫,如今比从前更加繁茂。
     “原来‘无不是终点,而是‘有的源头。”他喃喃自语。忘川河的浪涛渐渐平息,河面上的影子开始有序地排队,接过孟婆的汤碗一饮而尽,然后化作点点星光沉入河底。那些星光与淤泥里的种子相遇,便有嫩绿的芽尖破土而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他再次回到凌霄宝殿时,水镜里的红光已经褪去,龟裂的土地上渗出了细密的水珠。太白金星捧着一块湿漉漉的泥土赶来:“陛下,昆仑山下的息壤开始复原了!刚才人间有位老农,将自己一生积蓄的粮食全部分给了灾民,临终前说‘我这辈子,有过一碗饱饭,就不算白来,话音刚落,息壤就开始冒水了。”
     张兴东看向水镜,镜中那位老农的容貌,竟与三百年前的王老汉有七分相似。他忽然明白,王老汉当年没喝孟婆汤,不是执念太深,而是将“有”的余温化作了种子,在新的生命里继续生根发芽。
     “传旨下去。”张兴东走到殿外,望着云海下的人间,“让东海龙王行云布雨,不必再问息壤之事。”他顿了顿,补充道,“再让土地神告诉凡人,春种时多留三分种子,不是为了来年的收成,是为了记得自己从何而来。”
     太白金星领旨退下,张兴东却独自留在南天门。他看见人间的雨丝如银线般落下,滋润着干涸的土地;看见灾民们在雨中跪拜,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看见一个穿红袄的小姑娘,将手里的半块窝头分给了路边的小狗。
     他想起自己当年在人间的最后一个春天。王老汉临终前,他守在茅屋里,看着老人的气息一点点弱下去,就像风中摇曳的烛火。老人说:“兴东啊,人就像这烛火,燃着的时候是‘有,灭了的时候是‘无,可烛火照过的地方,总有些亮是抹不去的。”
     那时他不懂,如今站在天庭之上,看着人间的万家灯火,才终于领悟。所谓“从无到有”,是魂魄借肉身体验世间百态;所谓“从有到无”,是魂魄卸下肉身归还天地。可那些在“有”的过程中留下的温暖、善意与牵挂,会像种子一样埋进时光的土壤,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破土而出,长成新的“有”。
     雨停了,人间升起一道七彩虹桥,桥的一端连着村落,另一端隐在云端,像是从“有”通往“无”,又从“无”通往“有”的路。张兴东伸手触摸那道虹光,光里传来细碎的声响——有婴儿的啼哭,有老人的笑声,有稻穗落地的轻响,有篝火燃烧的噼啪声。
     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永恒的歌谣。他忽然想,或许自己当年飞升并非偶然,而是为了站在更高的地方,看清这“无”与“有”的轮回,看清那些看似消失的,其实从未真正离开。
     凌霄宝殿的玉阶上,那枚墨玉棋子不知何时落回了棋盘。张兴东拾起棋子,这一次,他清晰地感觉到棋子里涌动着温暖的气息,像是王老汉手心的温度,像是人间烟火的温度,像是从“无”中生出“有”,又在“有”中孕育着“无”的,生生不息的温度。
     他将棋子轻轻放在棋盘的角落里,那里原本空无一物,此刻却渐渐浮现出一株小小的桃树苗,正迎着虚空中的风,慢慢抽出新的枝芽。
    喜欢。
  

第506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领悟人类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