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得满头大汗,风筝线缠在一起,怎么解都解不开。最后王重阳说:“算了,缠在一起也挺好,就像咱们俩。”
他笑着笑着就醒了,发现自己躺在桃花林里,身上盖着件貂皮大衣,是黄药师的。月光透过花瓣洒下来,在他脸上映出斑斑驳驳的影子,像谁在轻轻抚摸。
“王重阳,”他对着月亮小声说,“你的雄鹰风筝,肯定没我的蝴蝶飞得高。”
风从林子里穿过去,带着桃花的香气,也带着远方的硝烟。他忽然想起白天黄药师说的话,蒙古人已经打到了长江边,很多人都在说,这天下,怕是要变了。
“变就变呗,”他嘟囔着,翻了个身,“反正你说过,只要心里有风筝,在哪儿都能飞。”
第二天一早,周伯通就不见了。只在试剑亭的石桌上,留着那支被他吹得不成样子的玉箫,旁边还有张用炭笔画的画:一只雄鹰和一只蝴蝶,翅膀缠在一起,飞得很高很高,一直飞到云彩里。
黄药师拿起玉箫,指腹蹭过上面的牙印,忽然叹了口气。他知道这疯老头去了哪里——终南山的雪,该有人去扫了;重阳宫的灯,该有人去点了;王重阳没说完的话,该有人替他说下去了。
第三章 襄阳城的灯
襄阳城的夜晚,总是被烽火照得通红。周伯通蹲在城楼的垛口上,手里拿着个油纸包,里面是刚从厨房里偷来的鸡腿,油汁顺着指缝往下滴,在青砖上洇出深色的痕迹。
“喂,你看我这招‘空明拳怎么样?”他突然对着身边的郭靖喊,一拳打出去,带起的风把郭靖的披风都吹得飘了起来。
郭靖憨厚地笑了笑:“周大哥的拳,还是那么厉害。”
他手里正拿着张布防图,上面用朱砂画着蒙古大军的营寨。黄蓉站在旁边,用绣花针在图上扎着,每扎一下,就代表着一处要攻破的关卡。夫妻俩的脸上都带着疲惫,眼里却亮得像城楼上的火把。
周伯通啃着鸡腿,忽然指着远处蒙古大营的方向:“你看他们的帐篷,像不像一个个倒扣的碗?我以前跟王重阳去草原,也见过这样的碗,他说那是牧民用来盛马奶酒的。”
郭靖和黄蓉对视一眼,都没说话。他们知道,周伯通说的“以前”,是多少年前的事了。自从王重阳去世,这疯老头就总爱说些过去的事,像是怕忘了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对了,”周伯通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小盒子,打开来,里面是颗鸽卵大的夜明珠,“这是黄药师给我的,他说能避邪。你说,把它挂在城楼上,蒙古人会不会吓得不敢来?”
黄蓉“噗嗤”一声笑了:“周大哥,这珠子哪有那么大本事。真正能吓退敌人的,是咱们手里的刀枪,是这满城的百姓。”
周伯通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把夜明珠往城楼上一挂,珠子在火把的映照下,发出柔和的光,倒比那些杀气腾腾的刀枪看着温暖些。“王重阳说过,”他忽然开口,声音低了些,“光有武功能保命,有了人心才能保家。”
郭靖心里一动。他想起师父江南七怪总说,周伯通疯疯癫癫,却最懂江湖道义。以前他还不信,现在才明白,有些道理,装疯卖傻的人反而看得最透彻。
那天夜里,蒙古人发起了总攻。喊杀声、兵器碰撞声、城楼的倒塌声混在一起,把整个襄阳城都震得发抖。周伯通像只猴子似的在城墙上蹿来蹿去,空明拳打得蒙古兵人仰马翻,花棉袄上溅满了血,却笑得比谁都开心。
“王重阳,你看我厉害不?”他一边打一边喊,“你当年总说我打不过你,现在我一个人能打十个!”
郭靖在他身边,看着他蹦蹦跳跳、毫无章法的样子,眼眶忽然湿了。他想起师父说过,周伯通的武功看似胡闹,却藏着最精妙的道家玄机——以柔克刚,以虚胜实,就像水,能穿石,也能载舟。
战斗一直持续到天亮。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城楼上时,蒙古兵终于退了。襄阳城还在,只是城墙塌了好几处,守城的士兵倒下了一片,鲜血把护城河的水都染红了。
周伯通坐在城楼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花棉袄破了好几个洞,露出里面的棉絮,像只被雨淋湿的鸟儿。他看着远处渐渐退去的蒙古大军,忽然叹了口气:“要是王重阳在,他肯定会说,这仗打得不漂亮,太费力气了。”
郭靖走过来,递给了他一壶酒。周伯通接过来,咕咚咕咚灌了几口,酒液顺着嘴角往下流,在脖子上的皱纹里积成小小的水洼。
“郭小子,”他忽然严肃起来,抓着郭靖的手,“我跟你说,《九阴真经》里有招‘易筋锻骨篇,能治内伤。当年王重阳就是靠这个,才把林朝英留下的旧伤养好的……你可别忘了练。”
郭靖愣住了。他练《九阴真经》多年,却从没听说过这一篇。黄蓉却眼睛一亮,她知道周伯通从不骗人,尤其是关于王重阳的事。
“还有这个,”周伯通又从怀里掏出个小册子,塞给黄蓉,“这是我跟王重阳当年研究的‘北斗七星阵,多加几个人也能用,对付蒙古人的骑兵正好。”
黄蓉接过来一看,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却把阵法的要诀写得清清楚楚,旁边还有几个小图,画着七个人怎么站位,怎么出招,像小孩子的涂鸦,却藏着无穷的智慧。
“周大哥,这些……”黄蓉的声音有些哽咽。
“拿着吧。”周伯通摆摆手,又恢复了那副嬉皮笑脸的样子,“我留着也没用,你们比我会打仗。对了,等打跑了蒙古人,你们得陪我放风筝,我要放只最大的蝴蝶!”
他说着,突然跳下城楼,往城门方向跑。花棉袄在晨光里一闪一闪,像颗不知疲倦的流星。郭靖和黄蓉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明白,周伯通带在身上的,从来不是什么糕点、珠子,是王重阳当年没来得及托付的江山社稷,是那一代人没说完的家国大义。
第四章 华山的雪,桃花的影
华山之巅,雪下得正紧。周伯通坐在那块“华山论剑”的石碑旁,手里拿着根树枝,在雪地上画着什么。画了又擦,擦了又画,最后画出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
“王重阳,你说咱们这算不算‘华山再论剑?”他对着空荡荡的山谷喊,声音被风吹得七零八落,“当年你赢了,这次该我赢了吧?”
没人回答。只有雪花落在他的花棉袄上,簌簌作响,像谁在轻轻点头。
他从怀里掏出个酒葫芦,是王重阳当年用过的。葫芦口都磨出了毛边,里面却还留着点酒气,像是几十年前的余温。他往嘴里倒了倒,没倒出酒,却倒出张泛黄的纸条。
纸条上是王重阳的字迹,只有八个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周伯通看着那八个字,忽然笑了。笑得像个孩子,眼泪却顺着脸颊往下流,落在雪地上,砸出小小的坑。他想起当年在重阳宫,王重阳把这纸条塞给他,说“等你什么时候懂了这八个字,就长大了”。那时他还嫌字丑,随手就塞进了葫芦里,没想到一藏就是几十年。
“我懂了……”他喃喃自语,用树枝在雪地上一遍遍地写着那八个字,“我早就懂了……”
风从山巅刮过,卷起地上的雪花,像无数只白色的蝴蝶,围着他飞舞。他忽然站起身,张开双臂,像只想要飞翔的鸟儿,在雪地里蹦蹦跳跳地转圈。花棉袄在风雪里展开,像一朵突然绽放的桃花。
“你看,我会飞了!”他大喊着,“比你的雄鹰飞得高,比我的蝴蝶飞得远!”
他转着转着,忽然脚下一滑,朝着悬崖边飞速坠落!
喜欢。
第523章 中神通和中顽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