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互相低声商议数句,最终纷纷同意。
数小时后,会议室讨论结果确定:光刻机已调试完毕,芯片制造正式进入实操阶段。本次研究也将双线并行,分别推进“芯片性能提升”与“石墨烯传导系统优化”。
——————
教授们前往实验室时,郝仁与韩凌诗也正驾车赶来。
她知道,这是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她想和他一起见证。
林茵远远望见两人身影,连忙迎上前致意,随后退到马伯恩身旁。
郝仁与在场所有研究人员一一握手,态度谦和,逐一问候,随后开口询问:
“各位教授,我听说这次电路采用了石墨烯,但芯片基底仍使用硅材料。为何不直接用石墨烯制造处理器?”
江教授闻言露出微笑:“郝总能了解石墨烯特性已经难能可贵。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石墨烯本身的零带隙特性,这会导致无法精准控制开关。其次是现有光刻技术尚不能精准处理这种二维材料。”
他继续解释:“不过,采用石墨烯电路可大幅提升传输效率,手机续航将因此大增。若再配合可升级处理器设计,未来消费者可以直接替换芯片模块,提升使用年限,这将成为全新卖点。”
郝仁听得似懂非懂,点头喃喃:“也就是说,芯片本身还是要用硅来制造?”
众教授纷纷点头,赞赏他的理解力与切入点。
接着,郝仁亲眼见到机器人快速组装手机电路图与各个组件,又看着教授们操控光刻机,在碳化硅晶圆上精准雕刻芯片结构。
付科教授感慨万分:“郝总,一般一颗芯片从设计到量产要整整二十六周,而您提供的设计草图,让我们将周期压缩到一周之内。不知那位设计者,能否让我们一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郝仁笑而不答:“时机成熟,她自然会现身。此刻还请谅解。”
教授们虽有些失望,却也无可奈何——他们心中隐约猜到,那位设计者正是AI小美。
她通过侵入全球科研数据库,整合出最优设计方案,对她来说,从零开始创造远不如“暴力整合”高效。
测试结果迅速出炉,所有数据均完美符合预期。
郝仁望着操作间内的机器,突然开口:“这种石墨烯电路完全可以用于优化家用机器人与医疗机器人结构,而新型碳化硅芯片则能显着提升计算速度。”
教授们对他的跨领域联想大为惊讶。
郝仁转向马伯恩:“立刻联系客户,问他们是否需要升级机器人。我们直接安排上门服务。”
一名教授疑惑道:“不回收旧机?制造新机成本不是更低?”
郝仁神色肃然:“那样对环境的破坏太大。我们不能一味向地球索取。等宿舍楼建好,各领域研究员就位,我们将真正开始改变世界。”
韩凌诗望着他,目光中满是欣慰。
这时,她接到一通电话,脸色骤然凝重。
郝仁察觉不对,立刻问:“怎么了?”
她将他拉到一旁,声音压得极低:“凌诗被绑架了。所有人都很担心。”
两人毫不迟疑,迅速向教授们致歉,将现场交由下属接手,随后火速驱车离去。
空气中,隐隐透出一场风暴即将来临的气息。
喜欢。
第157章 突发状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