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迁都,这绝非一件轻而易举之事,其中牵扯到诸多繁杂的因素和难以预料的后果。
     董卓暗自思忖着,如今自己的实力固然强大,但面对来势汹汹的盟军,能否抵挡住他们的猛烈进攻还是个未知数。
     即便能够勉强守住防线,可若是自身实力在此番激战中遭受重创,被大幅削弱,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且,他心中还有另一层顾虑。
     洛阳城中尚有小皇帝及其所属一脉势力潜伏着,倘若自己与盟军交战正酣之际,这些人趁机里应外合,内外夹击,那自己岂不是犹如瓮中之鳖,任人宰割?
     说不定只需轻轻一刀,便能轻易地取下他董卓那颗威震朝野的头颅!
     想到此处,董卓不由得感到一阵寒意从脊梁上升起,额头上也渐渐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甚至赔上身家性命。
     然而,若不采取行动,坐以待毙同样也是死路一条……
     最后,董卓坐在营帐之中,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面前摆放着李儒所献的计谋,心中反复权衡着利弊得失。
     经过长时间的思索和斟酌,董卓终于下定决心采纳李儒之计。
     只见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之色。
     “来人!传孤命令!”董卓高声喊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一会儿,一名副将匆匆赶来,单膝跪地听候差遣。
     “本将军决定留下汝率领两千兵马驻守虎牢关。
     在此处遍插旌旗,务必营造出大军仍在的假象,以迷惑敌军。
     记住,汝等只需坚守数日即可,待吾军安全撤回洛阳后,再行撤退。”董卓严肃地说道。
     那名副将抱拳领命:“末将领命!定不负太师重托!”
     说罢,他转身离去,迅速着手准备相关事宜。
     而此时的董卓则再不迟疑,当即下达了全军连夜撤回洛阳的命令,并要求尽快启动迁都长安之事。
     一时间,整个虎牢关都忙碌起来,士兵们收拾行囊、整理军备,马蹄声和呼喊声响彻夜空。
     这段日子以来,盟军大帐之中气氛异常紧张,众人之间的意见分歧犹如一道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各方将领们纷纷慷慨陈词,各抒己见,彼此争论不休,互不相让,吵闹声不绝于耳,整个营帐几乎被这激烈的争吵所淹没。
     甚至还出现了诸侯之间大打出手的现象。
     然而,身处其中的袁绍却显得格外镇定自若,他既不急躁,也未下达那最后的进攻指令。
     每日清晨,阳光刚刚洒落在营帐之上时,袁绍便会派遣麾下的将领前往虎牢关前叫阵挑衅。
     这些英勇无畏的将士们满怀豪情地奔赴战场,渴望能够与敌军一决高下。
     但当他们抵达虎牢关前时,映入眼帘的却是那块高高悬挂在城门上方、醒目无比的免战牌。
     这块牌子仿佛一道无形的屏障,将双方阻隔开来,使得盟军的气势一次次受挫。
     面对这种情况,各路诸侯皆感到困惑不已。
     他们绞尽脑汁地思索着董卓这个老贼究竟心中作何打算?为何他既不肯出兵迎战,又不愿退兵撤退呢?
     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僵持下去,双方似乎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僵局之中。
     而这种局面对于急于取得胜利的盟军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折磨和考验。
    喜欢。
  

第105章 放弃虎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