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市,这座位于河北省中部、北京市西南部的城市,如一颗镶嵌在京、津、保三角地带的璀璨之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秀美的风光和诱人的美食,是一座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一、区域概况
涿州市总面积751.3平方公里,2024年末常住人口645,972人 。截止2023年9月,下辖1乡、10镇、3个街道和3个经济开发区,市政府驻双塔街道范阳西路51号。这些乡镇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涿州丰富多彩的地域风貌。
松林店镇:位于涿州市南部,是涿州的经济重镇。这里交通便利,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等交通干线穿境而过。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制造、机械加工等为主的产业集群。同时,农业发展也颇具规模,是涿州重要的粮食和蔬菜生产基地。镇内的楼桑庙村,因是刘备的出生地而闻名遐迩,三义宫就坐落于此,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三国文化的渊源。
码头镇:地处涿州市北部,与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毗连,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码头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旅游业逐渐兴起,涿州影视城就位于这里,曾是众多影视作品的拍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同时,镇内还积极发展康养产业,打造了多个高端康养项目,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养生的好去处。
东城坊镇:位于涿州市西部,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农业以种植特色果蔬为主,如葡萄、草莓等,果实鲜美,深受市场欢迎。工业方面,形成了以建材、服装加工等为主的产业格局。镇内的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拥有多处历史遗迹和传统村落,展现了涿州的古老魅力。
高官庄镇:地处涿州市东南部,是一个农业大镇。这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同时,高官庄镇还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培育了多个农产品品牌,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镇内的商业也较为繁荣,集市贸易活跃,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服务。
东仙坡镇:位于涿州市中部,交通便捷,107国道贯穿全镇。工业以电子、机械制造等为主,发展态势良好。农业方面,注重发展高效农业,建设了多个现代农业园区,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此外,东仙坡镇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古寺庙、古民居等,吸引了不少文化爱好者前来探访。
百尺竿镇:位于涿州市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基础较为扎实,涵盖了建材、化工、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农业以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同时积极发展畜牧业,形成了农牧结合的发展模式。镇内的教育资源丰富,拥有多所中小学,为当地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义合庄乡:地处涿州市东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农产品品质优良。近年来,义合庄乡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如中药材种植、奶牛养殖等,促进了农民增收。此外,乡内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林家屯乡:位于涿州市东部,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宜人。农业以种植蔬菜、水果等为主,是涿州的“菜篮子”和“果盘子”。同时,林家屯乡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依托乡村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打造了多个乡村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
孙庄乡:地处涿州市西北部,山区面积较大。这里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涿州的重要生态屏障。农业以种植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为主,同时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如养殖家禽、种植中药材等。此外,孙庄乡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灰石、大理石等,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材料。
豆庄乡:位于涿州市中部,交通便利。农业以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为主,同时积极发展花卉种植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工业方面,以小型加工企业为主,涵盖了服装、玩具、塑料制品等多个行业。乡内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民俗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刁窝乡:地处涿州市东南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为主,是涿州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刁窝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了多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乡内还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涿州拥有2300多年的建制史,自古为京畿辅郡,被誉为“天下第一州”,是“千年古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史记》载,上古轩辕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即此,因而涿州历来又被称作“涿鹿”,或简称“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西周初(前11世纪),于今河北省北部封二国,北名蓟(都今北京市广安门附近),南名燕(都今北京市琉璃河东北2.4千米董家林、黄土坡之间)。燕襄公元年(约公元前657年),燕灭蓟,迁都于蓟,涿地一直为燕国地。春秋战国时期,涿州为燕之涿邑。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秦灭燕后于涿邑置涿县,属广阳郡,县治在今涿州城区。此后,涿州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和名称变更。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分广阳郡南部、钜鹿郡北部及恒山郡一部,置涿郡,郡、县治所均在今涿州城区。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改涿郡为垣翰郡,西乡为移风,涿县属垣翰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改垣翰为涿郡,涿郡南部分出另置河间国。魏黄初五年(224年),涿郡改称范阳郡,治所仍在涿县。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范阳郡改称范阳国。东晋十六国时,涿地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及后燕。北魏登国初年(386年)范阳国改为范阳郡,涿县属之并为治所。隋开皇元年(581年),析涿县西境原遒县地置范阳县,属昌黎郡(今易县)。唐武德元年(618年),罢涿郡改称幽州。武德七年(624年),涿县改名范阳县。大历四年(769年),析幽州南部范阳、归义、固安3县置涿州,州治在范阳县,属河北道。后晋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予契丹,涿州范阳县自此属辽。辽于涿州置永泰军。宋宣和四年(1122年)收复涿州,范阳县属燕山路涿州;宣和七年(1125年)涿州、范阳县为金所陷,范阳县属金中都路涿州。元朝采行省制,涿州范阳县上隶中书省大都路。太祖十年(1215年),涿州升为涿州路,辖范阳等7县。明洪武初年,范阳县并入涿州,大都路改为北平府,涿州属北平府。洪武二年(1369年),撤范阳县并入涿州,仅领房山1县。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涿州属顺天府。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顺天府分设四路厅,涿州属顺天府西路厅。雍正五年(1727年),房山县划出,直隶于顺天府西路厅,自此涿州无属县。民国二年(1913年),撤州,涿州改称涿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涿县改隶河北省。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废除战时行政区划,恢复涿县抗战前建置,路东涿良宛县并入,涿县划归河北省保定专区。1986年9月,涿县撤县设市。1994年12月,原保定地区、保定市合并为保定市,涿州市划归保定市代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涿州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历史名人。这里曾出过“两大皇帝”,即汉昭烈帝刘备和宋太祖赵匡胤;“四大世界级宗师”,包括东汉政治家卢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六祖禅师惠能、易学大师邵雍 。三国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故事就发生在涿州,成为千古佳话,为涿州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三、必游
第16章 保定市《涿州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