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两位阿爹去山脚吃暖灶饭这晚,周娘亲和老马来郑家吃饭。
     省得麻烦再做两人的饭。
     后来听阿爹们说,因为李猎户家没有女娘哥儿,去吃饭的都是汉子,大家倒也吃得畅快。
     周舟表示怀疑:“爹爹也畅快?”
     郑老爹突然笑了:“他啊,他一晚上光说话了哈哈哈哈。”
     周爹坐在一旁椅子,笑眯眯一脸好脾气的样子,也不反驳老哥的话。
     李猎户实在不会熬鸡汤,嗐。
     周舟听了两耳朵就不感兴趣了,晚上早早休息,明天要赚钱咧。
     有十五只鸡要卖!
     发达了发达了!一大早抓鸡的周舟特别兴奋,也不再怕鸡啄,张开手臂哇哇叫得比逃命的鸡还要大声。
     “辛哥儿堵住竹篾门,我来抓!”
     这哪里是鸡?这只五十文钱!那只也是五十文钱!是钱钱钱钱钱!
     周娘亲站在郑家后院门廊皱眉看儿子,鸡舍鸡飞狗跳、鸡毛乱飞,这孩子疯了,活活一副疯狂强盗样儿。
     家里这一大一小都想钱想疯了。
     抓完后,周舟看着满地的鸡笼子有点愁......这要是全摆在牛车上,月哥儿和阿娘都坐不下了。
     “阿爹,阿爹,牛车光载鸡不载人也不成啊!”周舟求助道。
     郑老爹正给大牛套车,闻言抽空看了一眼地上,十分认真答道:“哦呦,你看这事整得,要不少卖几只吧,我看卖五只就成......”
     周舟正色道:“那不行。”
     阿娘可悄悄和他说了,买鸡的钱他能分一半,卖得越多挣得越多,一只也不能少。
     围着鸡笼子走了两圈,愁眉苦脸的小圆脸突然绽开笑容,有了!
     他跑回新房前院,和修篱笆墙的马伯讨了两根细竹竿,竹竿穿过鸡笼提手,一根挂了八个笼子,一个挂了七个。
     他央求郑大娘:“阿娘,等会儿咱们辛苦些,你拿一头我拿一头,成吗?”
     郑大娘哪里能拒绝。
     郑家篱笆空地一早就热热闹闹,倒显得新房空旷清冷了。
     周爹自己慢慢挪到竹门旁,没能插嘴说上两句热乎话,儿子就走来把门推得宽敞些,说:“爹爹你让让,牛车要出来了,我们要去镇上挣钱。”
     没马车、也没生意可做的周爹:“......”
     哎,服了。
     林磊提着三个鸡笼子带月哥儿来坐车,瞧见周舟和郑大娘坐在牛车两边、两人手拿两根挂满鸡笼子的竹竿,场面有些震撼。
     这么多鸡!他惊呆了,“舟哥儿,你这、你这是......”
     周舟得意地帮他续上:”是要发达啊!”
     月哥儿提着鸡蛋篮子爬上牛车,和孟辛挤一块坐。
     四人两两一组,一人一头拿着竹竿,齐活!
     林磊想对月哥儿叮嘱些话,还没开口,郑大娘就逗趣笑道:“哎呀得了得了,你不用担心,我们一定全须全尾把月哥儿带回来。”
     月哥儿也笑着对他挥手:“回吧,回去吧。”
     周舟朝爹娘道别:“我们傍晚就回来~”
     牛车走远后,鲁康挠挠头径自从草棚子找出镰刀背篓,朝两位长辈道:“年叔兰姨,我去割草了。”
     小孩走后,周娘亲关好篱笆空地竹门,也对丈夫说:“你自己走走,我回家刺绣了。”
     闲得发慌的周爹茫然站在原地。
     成贵去放牛羊、阿勇要上山、老哥去镇上,老马嘛,老马围篱笆墙。谁也找不着。
     你说这日子过得。
     周爹忍不住想,马车什么时候回来,小则什么时候回来?他也要赚钱……
     小则忙着,他已经在响水村和永安镇之间来回跑了第四趟,匆匆来匆匆去。
     树挪死人挪活,他坚定地想:一家不成就换一家。被这事搞得暴躁恼火,甚至赌上气来,他就不信谈不成了!
     永安镇的干货店快被郑则跑遍了。
     笋干店,店铺大点的能吃三百斤的量,店铺小点的两百斤,有一家直接收了马车全部货物,但掌柜同样不愿签字据,而是说:“冬日的货,你冬日再来卖,我还收。”
     能卖的他都卖了,一边卖一边寻求更高价的机会。
     郑则怀揣沉甸甸的结款,走出店铺时天突然下起大雨,他牵着马匹躲进一处屋檐底下避雨。
     夏天的雨说下就下,猝不及防,毫无准备。幸好车上笋干卖掉了。
     郑则拍拍手臂的雨水仰头看天,这雨一时半会停不了,天色将暗,得就近找一家客栈入住,马匹劳累一天得吃草休息。
     一同在屋檐下躲雨的有不少人,都是在附近采买跑进来的。
     郑则身旁有两位挽手的女娘,其中一位胖点的说:“福禄糕坊刚出了莲子糕,没卖几天呢,如意糕坊也跟着出同样的糕点,卖得还比前一家低......”
     “刚刚福禄糕坊的伙计暗骂另一家学人精,你听见没?”
     稍瘦点的女娘嘻嘻笑道:“听到啦,管他呢,尝起来味道差不多,咱们哪家便宜买哪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郑则无心偷听,可躲雨位置就这么大,不过这话让他有了些头绪。
     在客栈吃晚饭时,郑则给上来招呼的店小二塞了几个铜板,问他镇上生意最好的干货店是哪两家。
     店小二想了想说道:“一家是客栈附近的东风阁,咱城东这儿位置好居民多,想买点什么走一两条街道就拐进来了,店铺生意红火。”
     郑则点点头,东风阁就是前头收了他一整车笋干的店铺,他示意店小二继续说。
     “还有一家位置远点在城南地界,但店铺占地大,里头菌类药材、调料干果、虾皮鱼干都有卖,去逛一次里里外外都能给你包圆了,特别省事,有客人就爱去那儿买。就叫百珍阁。”
     城南他确实还没去,两家店铺倒是各有优势,郑则问:“两家关系如何?”
     店小二憨笑:“这小的就不知晓了,两家店隔得远,没听说有什么恩怨或交好......

第219章 真是年轻有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