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3章 储存秋菜[2/2页]

我在古代当镇令 龙葵宝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她提着食盒,里面是新磨的麦粉做的馒头,还有一碟炒葵瓜子。他接过馒头,温热的触感从掌心蔓延到心底。
     远处,晚稻的秸秆被堆成金色的草垛,孩童们在草垛间玩着34;藏猫猫34;。陈峰嚼着带着麦香的馒头,艾玛,这已经种的就是香啊。
     陈峰推开雕花木门,只见三十余名丫鬟们正围着青石长案忙碌。竹匾里码放着新摘的白萝卜、青萝卜,陶盆中浸泡着成捆的雪里蕻,廊下绳索上已挂满切成长条的冬瓜,在晨雾中微微发亮。
     34;郡王起得早!34;厨娘王婶擦着汗直起腰,围裙上沾着细碎的菜屑,34;今年秋菜收得多,得赶紧晒成菜干,不然过冬可没鲜物下饭。34;她举起手中的竹刀,熟练地将萝卜切成均匀的十字花刀,34;这样晒得快,腌起来也入味。34;
     陈峰蹲下身,指尖划过萝卜表面细密的刀痕。前世超市里真空包装的脱水蔬菜闪过脑海,而眼前这原始却充满智慧的保存方式,让他心中一动。
     记得以前前世老一辈人也是这么储存秋菜的。
     午后日头最盛时,陈峰带着管事老周查看晾晒场。三十亩空地上,竹匾如鱼鳞般排列,却见不少菜干表面发黑,边缘卷曲。34;这是晒过头了。34;陈峰捻起一片发脆的萝卜干,34;夜间露水重,没及时收回来吧?34;
     当晚,王府议事厅亮起彻夜灯火。陈峰铺开宣纸,画下改良后的晾晒架——双层竹制结构,上层晾晒,下层可在夜间用粗麻布帘遮挡湿气。又让人打造出带滑轮的移动木架,方便随时转移。34;再制些竹筛,筛眼要细密,34;他叮嘱老周,34;晒菜干时垫在下面,防虫又透气。3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日后,新晾晒架投入使用。陈峰亲自示范:将白菜切成巴掌大的方块,均匀撒上薄盐腌制半日,待菜叶微微发软后,再平铺晾晒。34;这样既能锁住水分,又能提前入味。34;他翻动着竹匾里的菜干,阳光穿透半透明的叶片,映出琥珀色的光晕。
     几天后,王府后厨变成了腌菜的战场。陈峰命人从夹石沟运来特制的粗陶瓮,内壁刻着防滑纹路。34;腌菜讲究39;三层法39;,34;他撸起袖子,将晒好的萝卜干铺入瓮底,撒上花椒、八角,再泼一勺自酿的米酒,34;菜、料、酒层层叠加,最后用荷叶封口,黄土夯实。34;
     最费时的是腌制梅干菜。陈峰带着众人将雪里蕻反复揉搓,直到叶片渗出墨绿色的汁液。34;要腌足七日,每日翻缸换气。34;他盯着陶缸里渐渐变色的菜叶,想起前世外婆做的梅菜扣肉,喉头不禁发紧。
     当第一瓮腌菜封口时,陈峰在瓮身刻下日期和配方。管家捧着账簿记录:34;郡王,今年共制萝卜干三百担,梅干菜五十瓮,冬瓜脯八十坛...34;话音未落,忽闻隔壁传来孩童惊呼,小世子正踮脚偷吃刚晒好的红薯干,糖霜沾得满脸都是。
     王府地窖已堆满坛坛罐罐。陈峰点亮牛油灯,暖黄的光晕里,腌菜瓮排列如列阵的士兵。他揭开一瓮酸菜,乳酸菌发酵的酸味扑面而来,雪白的酸菜在盐水中舒展,如同沉睡的玉簪。
     34;试试这个!34;王婶端来新煮的菜干粥,金黄的米粒中混着深褐色的菜干,撒上葱花和猪油,香气四溢。陈峰舀起一勺,滚烫的粥滑入喉咙,菜干吸饱了米汤,软糯中带着嚼劲。窗外寒风呼啸,屋内却暖意融融,家丁们围着火炉,分享着新腌的酱萝卜,笑声惊飞了檐下的麻雀。
    喜欢。
  

第133章 储存秋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