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二十五章 河套之战(九)[2/2页]

移民全球 陈健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垄断了茶叶贸易。
     1669年,英国政府规定茶叶由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
     从此,英国政府由厦门收购武夷茶,大量将中国茶输入欧洲市场。
     红茶文化在英国流传开来以后,一个不产茶的岛国要喝茶,只能花白银从中国进口茶叶。
     当时的中英贸易品,主要是茶叶、丝绸、瓷器、漆器。
     其中以茶叶为最大宗,占中英贸易总额的80%以上。
     而英国能输往中国的商品并不多,所以贸易逆差十分巨大。
     人们口中那个风光无限的大英帝国,对其中的巨额利益无比的眼红。
     当时他们还没有能力用战争手段来解决。于是派传教士到中国盗茶叶机密。
     在此之前,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做出种种努力。
     包括在其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和孟加拉等地,开设茶叶种植园等,但均未获成功。
     由于此时清朝奉行的是严格的闭关政策,只准许在广州进行对外贸易。
     于是,英国想出了派传教士盗取茶叶秘密的方法。
     为了盗取茶叶的秘密,东印度公司派遣拥有植物学知识和中国经验的罗伯特·福琼前往中国。
     1848年9月,福琼抵达上海。
     由于传教士在中国的种种恶行,当时中国人对欧洲人很敌视。
     在这种情况下,福琼弄了一套中国人穿的衣服。
     按照中国人的方式理了发,加上了一条长辫子。
     打扮得让乡下的农民认不出他是欧洲人,然后他便向武夷山进发。
     陪同他前往的有来自产茶区的两个中国人。
     这两个人一个是男仆,一个是苦力,他们收了福琼的钱,便帮助他隐瞒身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福琼的任务充满风险。
     他是继葡萄牙人后第一个渗入中国内地的传教士,如果被清王朝的卫士发现,他必死无疑。
     在仆人的帮助下,福琼来到了一间茶作坊。
     仆人磕头作揖苦苦请求,希望作坊的主人能够满足,这位远道而来的尊贵士绅,对于上品好茶诞生秘密的好奇心。
     作坊的掌柜点了点头,领他们进去参观了茶园。
     福琼的中国之行,除了要给那些印度的种植园弄出来一些优质的茶树幼苗。
     另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弄清制茶的工序。
     这一点福琼完全做到了。
     福琼从武夷山当地人那里,打听到了前所未闻的茶叶秘密,并了解了茶叶的发酵处理方法。
     特别是知道了,中国的着名茶叶产区的茶树,以及茶叶生产技术后,“满载而归”回到印度。
     中国茶叶机密助印度和斯里兰卡成产茶大国。
     可是福琼不久后发现,他偷来的茶叶技术,仍然不能生产出优质的红茶。
     很快,福琼认识到,只有中国的种茶和制茶人,才可以将茶叶生产的技术完整地传授给印度人。
     于是,他再次回到武夷桐木关招聘了8名制茶工人(6名种茶和制茶工人,2名制作茶叶罐的工人)。
     并于1851年3月,把他们以及秘密获得的茶叶树种,带到了印度加尔各答。
    喜欢。
  

第四百二十五章 河套之战(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