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百四十一章 沿海状况(四)[2/2页]

移民全球 陈健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可以被理解为釜底抽薪。
     即通过控制了“世界中心欧州”,来控制整个世界,但决策当中的重心所在是一目了然的。
     在米国从俄G手中购买“阿拉斯加”这件事上,俄G的大陆属性,对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欧州争霸事业中,仅有一个陆地邻国的葡萄牙,暂时没有在欧州大陆扩张的想象空间。
     要想在被西班牙压制的情况下,谋得一个反制的身位。
     而西临大西洋、东临地中海的摩洛G,是葡萄牙唯一能够有机会,控制地中海周边地区。
     最起码从战略上看,如果葡萄牙一定要在北非扩张,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从地理结构上看,如果拿下来摩洛G。
     意味着在地中海直通大西洋的通道上,直布罗陀海峡在手的葡萄牙人,将拥有与西班牙一样的发言权。
     更别说这场全欧州都看得见的S战,将为之带来多大的Z治声誉了。
     事实上,葡萄牙人一直都没有放弃控制摩洛G的想法。
     恩L克王子的海洋事业,就是由葡萄牙攻战“休达”一役开始的。
     只不过在此之后,这位大航海的先驱敏税的感知到,葡萄牙的发展空间并不是地中海。
     而在葡萄牙本土,希望在摩洛G有所作为的势力,则一直很强大。
     甚至在恩L克王子离世之后,一度放缓海外探索之旅。
     15世纪末、16世纪初,凭借海外贸易带来的丰厚利润,葡萄牙一度在摩洛G控制了多个港口。只是在绿教国家的反击之下,这些据点,在16世纪中叶几乎损失殆尽。
     公元1578年,葡萄牙人在国王的带领下,再次开启了对摩洛G的入侵战争。
     在这次针对异J徒的S战中,葡萄牙人总共集结了2.5万人的军队。
     尽管这当中大部分是雇佣军,但考虑到葡萄牙的人口总量,这样的规模,完全可以用倾国之力来形容了。
     由于摩洛G方面先后有两位国王,包括一位被废庶的国王参与战争。
     因此这场决定葡萄牙命运的战争,被称为“三王之役”。
     也被称为“马哈赞河之战”或“葡摩战争”。
     战争的最后,以葡萄牙人的惨败而告终。
     葡萄牙国王及8000人战死,其余的远征军,几乎全部成为对手的俘虏。
     这场战争,不仅宣告了葡萄牙人控制摩洛G的战略终结,更成为“葡萄牙帝国”走向衰弱的转折点。
     战争结束后不久,坐山观虎斗的西班牙,顺势吞并了葡萄牙。
     这个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者,此后迎来了,长达60年的西班牙统治时期,从公元1580年1640年。
     直到17世纪中叶,西班牙自身陷入衰弱之后,葡萄牙才通过一场新的战争重获独立。
     需要说明的是,西班牙对葡萄牙的吞并,并非完全的控制。
     而是通过取得葡萄牙王位的方式,组成“共主联邦”。
     一位君主身兼数国国王,是欧州王国兼并中最常见的方式。
     比如在英格兰吞并苏格L的过程中,同样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从公元16031707年。
    喜欢。
  

第五百四十一章 沿海状况(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