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百八十四章 我们的航路(四十)[2/2页]

移民全球 陈健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存在。
     然而南明在西南的失败,彻底让郑C功在战略上,成为了一支孤军。
     不仅再次北伐,在战略上机会渺茫,失守鹭岛和仙洲,也成了一个时间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向海外谋求,一个即在战略上有自给能力,又能够发挥,自己海洋优势的根基之地,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早在郑C功还寄希望于北伐之时,就已经与,控制大员的荷兰东印渡公司,有过多次冲突,甚至先后两次,发布针对大员的禁令。
     包括,在1655年,禁止从天朝港口启航的中外商船,前往大员贸易。
     以及在1657年,严禁天朝籍船只,前往大员贸易。
     在郑C功切断两边贸易之后,损失惨重的荷兰东印渡公司,曾应允,每年向其缴纳,5000两白银作为军响,以及大量军用物资。
     同意郑C功,向前往大员贸易的天朝商船,收取关税。
     然而郑C功的这些做法,并不意味着他已经决心攻取大员了。
     更多是争夺海上贸易的主导权,以为自己在D陆的军事行动,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撑。
     客观的说,如果不是东南海上贸易的昌盛,单凭对鹭岛、仙洲两座小岛的控制,郑C功是不可能,成为重要抗清力量的。
     反之,要是郑C功有机会进取江南,与清庭划江而治的话,也没有必要把荷兰人赶出大员。
     事实上,在是否要攻大员的问题上,郑军内部一直存在的很大分歧。
     从国人的本性来说,作出背井离乡的决定,是非常困难的。
     同时,与属于亚热带气候区的福J沿海不同的是,大员南部的J南平原一带,属于热带气候区。
     纵然大员已有不少国人定居,但对于大多数,未到过大员的人来说,对热带疾病的担忧心理,依然会很强烈。
     另一个担忧,则在于对环Z国海经贸秩序的打破,有可能伤及,郑军内部人员的现实利益。
     经由郑Z龙时代以来,亦官亦民的郑氏海上集团。
     实际上,已经主导了环Z国海的贸易,并由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将荷兰人赶出大员,意味着对旧有平衡的打破,谁也不敢保证荷兰人的反扑,会不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单从经济角度考虑,这种做法很像是杀鸡取卵。
     不过,大员是否要攻取,已经不简单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Z治问题了。
     如果不走这一步,我朝复兴的最后希望,将成为泡影。
     另外,谁又能保证,归顺了清朝,就一定还能享受之前的贸易自由度呢?
     要知道,正是我朝的积弱,才导致了东南民间海上贸易及武装的发展。
     一个强大的新兴王朝,是很难继续给予这样的空间的。
     在面临抉择之时,不同意见、不同角度的考量就是十分正常的。
     大家要关注的,只会是决定之后,所造成的战略后果。
     在大员问题上,无论最初的动机如何。
     郑C功的攻取决定,都使之,从一个旧王朝最后守望者的角色,升级至国家、M族英雄的地位。
    喜欢。
  

第五百八十四章 我们的航路(四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