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百八十九章 大国崛起(八十九)[2/2页]

移民全球 陈健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之所以急于与天朝建立贸易联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与之相邻的苏门答腊岛,
     也在同一时期,完成了内部整合工作,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王国——三佛齐。
     尽管苏门答腊岛的农业潜力,不如土壤肥沃的爪哇岛,但其身处M六甲海峡之侧的地理优势,
     却在这一时期,得以显现出来,并由此而获得了,巨大的贸易利益。
     刚才我说了,早期沟通印度洋南洋的贸易线,是通过“海陆海”的联运形式,在K拉地峡南北转运的。
     不过,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在这两片海域穿梭的贸易者们,终于发现可以借助自然力,
     将M六甲海峡身处无风带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利用起来,并最终促成了,连续的海上贸易线。
     这一发现,就是对北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气候环境影响深远的“季风”。
     东南亚及南海地区,与印度和北印度洋地区一样,在夏季时,为从赤道方向,吹来的“西南季风”所覆盖。
     冬季,则受源自大陆的“东北季风”所影响。
     掌握了这一规律,贸易者就可以在冬季时,从天朝东南沿海出发,然后在M六甲海峡一带休整、贸易,
     等待来年的夏季,再借西南季风之势,抵达印度,反之则亦然。
     由于,可以借助季风航行,并且全程采取海运形式,商船的吨位,比起之前有了大幅的提升。
     这也使得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量,开始渐渐对陆地丝绸之路,产生压倒性优势。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在技术上,会有一个疑问,就是帆船如何在赤道无风带航行。
     其实,在强大风力影响下,海水表面是会形成洋流的。
     借助季风,进入无风带的帆船,可以顺着同向的洋流,继续前行。
     另外,“风”也并非是,促使表面海水流动的唯一原因。
     像M六甲海峡,就会受到赤道逆流的影响,呈现总体从东南向,西北方向流动的补偿流。
     重要的,其实并不在于洋流的方向,而在于你是否,掌握了规律并善加洋流。
     后面,当我们的视角,再回到葡萄人身上时,大家甚至会发现,借助逆风航行的风帆技术,也已经成熟了。
     当然,完全利用洋流的航行,速度肯定不会很快了。
     为帆船配备划浆,一般称之为“浆帆船”,用尾舵的摆动,提供前行的动力,
     以及用吨位较小的浆船,拖动大型帆船,都是解决船只动力的辅助办法。
     虽然,这些办法,在速度上,都无法与顺风顺水的航行相比。
     但考虑到两个季风之间,相隔有数月之久,借助季风的跨洋航行,比之沿海岸航行,
     又可大大缩短航程,这段完全不用考虑,风暴侵扰的热带海域之旅,倒成为难得的休闲时光。
     事实上,南洋群岛丰富的物产,以及土着的M来人,本身也意味着,一个巨大的贸易终端。
     精明的商人们,并不会真正休息,而是会充分利用,这段等待季风时间,与M六甲周边地区,进行贸易。
    喜欢。
  

第六百八十九章 大国崛起(八十九)[2/2页]